金刀老炎 作品

第671章 更好的造船方法

    這四五年裡再培養更多的水師,五年後可以擴展新水師。

    但他現在的水師也有一個問題,就是船都不經用。

    普通的三百料和千料船,基本只能用四五年左右。

    而三級戰列艦,只能用二到三年左右。

    。果然,他一到船廠,就有人向他提出建議。

    “尊敬的丁將軍,你這樣造船是有後遺症的,我們應該用更好的造船方法。”這時,大員的新人,阿瑟站到丁毅面前。

    阿瑟的荷蘭船匠,丁毅的老朋友普特斯曼介紹來的,他也是為普特斯曼畫出風帆戰列艦的首席工匠。

    這是丁毅守信帶來的好處。

    普特斯曼當初回到荷蘭後被審查了三個月,關押了七個月。

    將近一年後才放出來,他很快回到大員,當時丁毅不在,但趙大山記著丁毅的吩附,爽快的給了他五萬銀子,加大量的禮物,從此和大員成為了好朋友。

    普特斯曼看到了丁毅的誠信,回去後便介紹船匠。

    沒多久,阿瑟帶了十幾個荷蘭皇家海軍船廠的優秀船匠,投奔了丁毅。

    丁毅把他們一分為三,旅順,濟州島,大員都留了幾個。

    有了這些人加盟,丁毅匠作局的造船技術更加突飛猛進,而這些年,通過懸賞欄的收集,各國商人的介紹,引進,大員的各種外國工匠,已經擁有超過了兩百人,這讓趙大山不得不在大員開辦各國語言學習班,用來培養翻譯。

    這也是丁毅在旅順大學開辦翻譯學課的原因之一。

    阿瑟說,通常造船,越慢越好,但丁將軍你造的船都太快。

    在我們荷蘭,從開始到下水,一艘三級戰列艦,最少要兩年以上。

    當然,在戰時,我們會加快,最快三個月也能造一艘。

    建造一艘船的速度,一部分取決於船匠,工人的多少,和材料的準備,如果船匠,工人比較多,材料也準備的很充足,自然也能加快速度。

    另一部份,則取決於船木的風乾程度。

    在我們荷蘭,造船用的木頭,都是最少十年以上的陳木,有些甚至是二十年以上,造出船隻要不被打散,那怕二十年三十年,甚至四十年五十年都可以用。

    而丁將軍你這邊的木頭處理時間不夠,我看過最好的木頭是八到十年之間的,全都用來造風帆戰列艦,但這些木並不是最好的造船木頭,反而一些造小船的四五年木頭,比這個更好。

    按阿瑟的說法,荷蘭在材料準備和工人數量上,可能沒有丁毅用的多。

    。因為荷蘭有很多船廠,船匠們做事也不急,通常幾十個工匠和一兩百工人就開始造船,慢慢騰騰,用一到兩年時間造一艘出來。

    丁毅這邊用人很多,通常一百甚至兩三百工匠一起加上千工人同時開工,所以速度有點快。

    但荷蘭材料比這裡好,丁毅前期的木頭,都是在皮島附近砍的,雖然陰乾了有十年以上,並不是最好的造船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