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刀老炎 作品

第551章 地球儀和橡膠

    世界現存最早的地球儀是由德國航海家、地理學家貝海姆於1492年發明製作的,當時航海者用星盤來測定日、月、星辰的高度,以推算時間和緯度。用黃銅代替木製星盤,可能是由他創始的。他可能曾與d·考航行到非洲西岸(1485年~1486年)。1490年回紐倫堡後,在畫家格洛肯東的協助下,開始繪製他設計的地球儀,1492年完成了一架直徑20英寸的地球儀。

    因為這架地球儀是根據托勒密《地理學指南》中的地圖製成的,所以世界地形既不準確又已過時,在這個地球儀上,印度洋是向東西擴展的海洋,特別是非洲西海岸,錯誤之多實在驚人。

    中國地球儀的製作始於元代,由西域天文學家紮馬魯丁為元朝廷督造,球面上反映了地球表面的海、陸分佈狀況,屬於原始的繪製方法。明萬曆年間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來華後,為向中國傳授古希臘的地圓說,親自制作地球儀,並著有《坤輿萬國全圖》。

    受其影響,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學者李之藻製成一架地球儀。

    約在崇禎三年(1630年),明朝廷也製作了一架地球儀。這些地球儀上繪製了經緯網,擴充了我國此前的地球儀上只有27處觀測點的緯度,包括了赤道、南北迴歸線、南北極圈的整個地球緯度,也彌補了我國此前不知經度的空白,並標註了五洲說,使當朝人能以瞭解西方地理大發現的新知識。

    但這些東西,在當時的明朝是無人賞識的,也沒人關心。

    大明朝的人基本都不知道五洲說,來大員之前,丁毅軍中也基本都不知道有歐洲,更不知道大明所在的地方叫亞洲。

    “這是一個葡萄牙傳教士拿來的,他要換五千斤白糖,我給換了兩千斤。”姚新漢笑道:“大山說我們血虧。”

    “這個破球,值兩千斤嗎?”趙大山喃喃道。

    “有點準的。”丁毅拿著地球儀看了看,轉了轉:“可以,可以,找畫家,按這個,做個新的世界地圖,不準的地方,我可以標準下。”

    丁毅當然不會默畫世界地圖,但大概的各洲位置能畫一下,準不準就沒人知道了。

    姚新漢看到這東西丁毅喜歡,也挺高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