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刀老炎 作品

第197章 望遠鏡和加農炮

    這樣丁毅用幕府的日本刀等物,加上一千兩銀子,換下了皮魯特兩船貨,加一門炮和三個望遠鏡。

    富田貴和也沒他讓等太久,當天下午就先運來了五千把刀,他立馬先支付給皮魯特。

    然後拿了皮魯特的貨找本地商人。

    因為富田貴和已經沒錢,而且丁毅不想要太多日本刀,所以由富田貴和介紹,賣了日本兩個大名的代言人。

    他賣的也不貴,絲綢以兩百八兩百斤,白糖十二兩百斤,絲綢虧本,白糖小賺,荷蘭特產賺了不到幾百兩,奶酪留著自己用,總體下來,拿了皮魯特的貨,轉手虧了兩千多兩。

    但他拿皮魯特的貨不是為了賺錢,是為了皮魯特的炮。

    皮魯特從船上卸了一門炮給他,另贈送了五枚炮彈和若干火藥。

    丁毅等人回到船上,先把望遠鏡給阮思青幾個人,大夥輪流看看,很是驚奇。

    “這玩意看的真遠,真清楚,難怪大人虧錢也要弄幾個過來?”魏繼業立馬看出他的軍事價值。

    17世紀初,荷蘭的一位眼鏡製造商漢斯·裡帕斯發現了把凸透鏡和凹透鏡疊在一起可以讓遠處的物體變大,於是單筒望遠鏡就誕生了。

    由於望遠鏡的具有可以望遠觀察的功能。所以很快就用到了軍事上。工匠們根據戰爭需要,研製了軍用望遠鏡。

    上次鄭芝龍給的望遠鏡,質量沒有皮魯特給的好,好像還是國產的,搞不好是鄭芝龍自己的工匠做的,而皮魯特這次給了丁毅三個,都是軍用級別的,比鄭芝龍的明顯好。

    要做望遠鏡,首要會做玻璃。

    其實4世紀的時候,古羅馬人已經把玻璃應用在門窗上,到12世紀的時候,世界上有了商品玻璃。

    1291年,意大利的玻璃製造技術已經非常發達。

    當時意大利的玻璃工匠都被送到一個與世隔絕的孤島上生產玻璃,他們在一生當中不準離開這座孤島。

    所以眼下在歐州,玻璃技術已經很完善和發達。

    中國的情況也不差,在魏晉南北朝時,有大量埃及的玻璃,從印度洋運到中國南部沿海,很快這玻璃技術被交州,廣州的工匠所掌握。

    但可惜的是,南北朝後,交州和廣州工匠所掌握的玻璃製造技術就失傳了。

    唐朝時做的玻璃還是很脆,太冷太熱都會爆。

    宋朝時,與阿拉伯人通商,終於搞清了玻璃耐高溫的秘密,原來在制煉的原料里加了南湖砂(碳酸鈉和硼砂),為探求鈉鹽的配方,竟花了200多年的時間而不得。

    到了明初,鄭和下西洋聘請了阿拉伯燒製玻璃的工匠來國內,他們向中國工匠傳授了燒製鈉鉀玻璃的新工藝,中國始能生產能適應驟冷驟熱玻璃了。

    眼下國內會制玻璃的工匠,基本還在沿海一帶,京城的不要指望,京城的匠籍,收入低待遇差,做出的玻璃不是爆就是脆,根本不上心,明朝中後期還有一段時間失傳了,即京城工部的匠營裡,找不出會做玻璃的工匠。

    所以丁毅決定,等這次回去後,馬上派人到南邊沿海,尋找會做玻璃的工匠來。

    至於讓他自己做,不好意思,不是這個專業,穿越時也沒點這個技能,真不會。

    眾人把玩了一會望遠鏡,丁毅和阮思青說了將來去尋工匠的事。

    接著大夥又一起去看了皮魯特的艦炮。

    荷蘭人這個時期,把他們的炮稱為加農炮。

    加農炮的標準是炮身長是16-22倍口徑,就稱之為加農炮。

    皮魯特肯賣炮,也是因為這是老式的加農炮,而且他們國內已經研發出新式的加農炮。

    大概明年能裝配,荷蘭人也正是因為裝備了新式加農炮,才決定在1633年和鄭芝龍大幹一場的。

    賣給丁毅的加農炮是12磅青銅炮。

    阮文燕第一句就讓大家都笑了起來:“這要鑄銅錢,可以鑄好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