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刀老炎 作品

第129章 人才濟濟大明帝國

    即便如此,商人們也趨之若鶩,紛紛往那邊跑,因為如果船大,跑一趟最少有旗銀二十倍的利潤,也就是可以賺到六萬兩。

    丁毅三艘船,不出國,按大小,要交旗旗銀兩千,拿了三杆旗。

    魏繼業等人氣的哇哇大叫,簡直是搶錢。

    但這也同時讓他們深深感覺到這個時代的海上暴利。

    福清灣這邊的福州巷(河口巷和海巷間),是福建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這邊每天船隻如雲,海外各國和大明朝各地的船都往這邊來,人人都要拿鄭家的令旗,沒有令旗,必然要被海盜襲擊。

    阮文燕和丁毅在碼頭邊看著江邊密密麻麻的船隻,還要排隊去拿旗,不敢相信:“這一天要賺多少錢?”

    歷史上傳說鄭芝龍巔峰期每年利潤兩千萬兩白銀,相當於大明皇帝幾年的財政收入,也不知是真是假,但丁毅看眼下這形勢,幾年後等鄭芝龍全面掌控東南沿海,每年一千萬是完全是有可能的。

    他不由沉聲道:“這就是海運的暴利,看那些大的福船,無論跑日本和福廣,還是福廣到南洋,一趟下來,最少二十倍利潤。”

    “周安和王其吉這兩家已經算有錢人了,他們辛苦十幾年,加上幾個小鹽商,我們才抄到三十多萬兩。”

    “有兩條船跑南洋來回最多一兩個月,一趟就能賺五六萬兩。”

    大夥聽的眼珠子冒光,狠不能旅順口馬上就開始造船。

    “不過這風險也挺大,沒有鄭家庇護,被海盜擊沉是常有的事,到時就損失慘重了。”

    鹽利比海運,雖然錢少,但勝在穩妥,大家是各有利敝。

    阮文燕輕啟櫻唇:“我現在知道,大人為什麼要囤結這麼多的木料了。”

    “海船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可以,我寧願自己不要造船。”丁毅長嘆,百年海軍可不是假的,那這麼容易。

    他囤木,只是做個準備,將來能不能造船,那可說不準。

    在他看來,像鄭芝龍這樣的人,也算大明帝國的人才,如果用的好,同樣可以抵擋後金軍,可惜,歷史上鄭芝龍下場很不好,也沒人能把他用在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