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刀老炎 作品

第129章 人才濟濟大明帝國

    丁毅大喜,這步要是能改進,整個過程又能快好幾秒鐘。

    眼下他們有了顆粒火藥,節省了把火藥塞進銃內的時間,至少五六秒鐘。

    以前兵士們塞藥進去,太緊不好,太鬆也不好,反覆捅幾下,多次查看,感覺。

    眼下只要用力往裡一塞,塞到塞不動就行,立馬可以拔出,時間提升很快。

    如今這幾個月在旅順的訓練效果來看,(因為銃還少),用實彈裝銃訓練的銃手,比如丁毅身邊現在帶的這波五十人,他們從取藥到裝好,最快只要四十幾秒,慢的也就是五十秒左右。

    (實戰中,因為要點火,加瞄準,有時還要等前面白煙散去,暫時都要一分鐘左右才能射一次。)

    拿藥,倒火門,倒銃,塞進去,側轉,讓發藥和銃藥相連,取火繩,然後就可以射了。

    整個動作,都很簡單,只要再多訓練,還能提高速度。

    丁毅想了想,又道:“我聽說國外有人用燧石,可在銃中製造擊錘,然後在擊錘的鉗口上夾一塊燧石,傳火孔邊設有一擊砧,射擊時,扣引扳機,在彈簧的作用下,將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門邊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藥擊發。大大簡化了射擊過程,提高了發火率和射擊精度。”

    “這種叫燧發槍,不需要火繩,如果成功的話,又可以節省至少十秒左右,而且雨天還能用。”

    趙氏眼睛大亮:“這個我也聽父親說過---”

    1615年,趙父去京城參加丙辰科再試,也是在這年他在京城認識了宋應星。

    趙父是個學習狂,去京城的路上,他又來到山東濟南府。

    這邊也有個火器專家,叫畢懋康。

    畢懋康是萬曆26年進士,萬曆42(1613)到山東任巡鹽御史,也就是前面我們說的專門查鹽課的。

    他在山東的時候,於1614年建立歷山書院,也是當年山東最大的書院。

    趙父去京城時,特意經過山東,拜訪了畢懋康。

    畢懋康向他介紹了自己研發中的自生火銃,就是用燧石擊發。

    但當時,畢懋康沒有做出成品,只有圖紙和想法,趙父聽了後,一是覺的零件比魯密銃多,有點麻煩,二是撞擊生火後的火星,怕點不燃火藥,覺的擊發率會太低。

    畢懋康想想,好像也有道理,兩人並沒有深研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