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刀老炎 作品

第28章 魯密銃

    “回大人。”有個工匠想跪下回話了,想到剛領的銀子,趕緊又站起來:“俺們主要還是用冷兵器--”

    原來張成並不看重火器,和大部分明軍軍官一樣,他也覺的火器沒啥用。

    這些年明軍和後金打仗,那次不是火器無數,又那次不是被打的特敗大敗。

    當年覺華島大敗,明軍戰船上火器也挺多的,損失不計其數,倒是張成退敗時,帶了一批火器出來。

    但他只信大炮,對銃類不信任,後來在登州招了幾個工匠過來,主要是為了修大炮,用來加強徐大堡的防守。

    現在徐大堡城牆上,有千斤銅炮三門(二將軍炮),兩百斤千腿鐵炮四門,千斤佛朗機炮四門,都這些工匠來維護和修理。

    而堡內的各種銃槍,只要用壞,基本就不管了。

    事實上張成在實戰中也覺的銃不行,打完一輪,要好一會功夫才裝好藥,韃子都射了幾輪箭,銃兵死傷無算,他自然覺的不管用,還不如用弓箭和對方對射。

    “大人。”李忠義這時在邊上說話了:“這魯密銃其實挺厲害的,只要用的好,威力非常強。”

    “你懂魯密銃?”丁毅大喜。

    他當然知道,明末最強的火銃就是魯密銃。(自生銃也就是燧發槍不算,沒有推廣起來)

    魯密銃是火器研製家趙士楨改進的一種火繩槍,原型是土耳其魯密國(奧斯曼帝國)所進貢的火繩槍。

    萬曆二十六年,趙士楨向魯密國使者朵思麻請教魯密國火槍的構造和製作方法,經改進後,製成魯密銃。

    李忠義拿起地上一杆報廢的魯密銃道:“我們李家在浙江時,就是專門製造魯密銃的。”

    浙江匠籍裡有六家造銃是十分厲害的,李家就是其一。

    天啟元年,孫承宗主持遼東防務,天啟二年,孫承宗督師薊遼,上任之後,他讓袁崇煥建造營房,李秉城訓練火器裝備。

    李家就是這個時期,被從浙江調到遼東,負責火器打造和修理,但孫承宗走後,上面不再重視火器,李家的人就被髮配到各軍堡去了。

    李忠義一邊拿著魯密銃,一邊向丁毅解釋:“魯密銃重七八斤,也有六斤的,由銃管,銃床,槍托,龍頭和扳機、火門,機軌,前口、後口、照門,照星等裝置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