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昱 作品

第514章:以小人之行,行君子之義

    按照吳敬連原本的計劃,是要過了元旦才到中歐這邊來的。

    之所以這麼安排的原因有二;一來是因為港城那面現在金融環境雖然相對穩定,但是受到此前金融風暴的影響,整個亞洲的金融形勢還非常的複雜。央行那面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防備國內經濟受到風暴餘韻的影響。二來呢,也是因為中歐這邊的教學計劃還未理順,他現在過來也沒什麼用。

    可是李陽那一篇文章著實是造成的影響太大了,吳敬連在得知此事之後二話沒說就買了來滬的車票。

    到了之後,則是立刻和滬海這邊的幾個朋友碰了個頭。

    別人不知道,但是吳敬連是太清楚李陽那篇文章有多大殺傷力了。

    明面上,李陽這是在攻擊德龍和唐萬鑫。

    但是這篇文章裡面提出的那些尖銳問題,又豈是隻有德龍才有的?

    可以說,97年的中國股市,就已經是開滿了“惡之花”的存在了。

    在中國資本市場上,莊家這朵惡之花並不是一種特殊現象,而是一個制度性的產物。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中國的股市從一開始就不是為了讓“具有發展前景”的公司,在資本市場上募集到更多的資本,以便更加茁壯的發展而設立的。

    是國家為了讓那些本來就效益不佳,亟需資金回血的國企續命,這才開設的。

    所以這第一步,國內的股市就已經走歪了。

    想想看;那些經營不佳因解困而上市的國有企業,即便拿了股市的融資又能怎麼樣呢?

    其實也就是苟延殘喘多一些時日罷了。

    而這個時日一到,這種素質羸弱的國有企業,就成了資本莊家們得以存活的第一要素。抓拍企業上市不久便再度陷入困境,因此淪為裝甲門的殼資源,被當成是資本門面在市場興風作浪。

    其次,非流通股的存在,讓莊家能夠以非常低廉的價格輕易的控制那些上市國有企業。最後,監管機制的不成熟更是讓所有無法無天的操作手段滿天飛。

    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中國股市最流行的名詞是“題材”。

    在這個股市環境之下,只要你敢於想象,在加上那麼一點膽大妄為,就可能成就一番愚蠢而。

    在這樣一個放縱的年代,金錢的誘惑以及資本的放大效應,讓無數人心甘情願的放棄掉所有的準則,國內的股市要吃給我了最沒有道德底線的野蠻地帶。

    根據吳敬連在美國做交流學者時候的調查統計,95年的時候,國內的故事股票年換手率就已經突破了百分之四百。

    平均持股時間僅為三個月左右,而同期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股票年換手率僅為百分之八十六。平均持股時間是12年。新家皮證券交易所的股票換手率僅為百分之三十,平均持股時間更是高達三年。

    從這些數據來看,國外資本市場濃重的投機色彩,直接造成了上市公司行為的扭曲。

    所以德龍並不是一個個例。

    只能說說德龍,是國內股市莊家的一個課代表和典型。

    李陽的這篇文章,造成的影響現在吳敬連還不得而知。

    但是僅僅從李陽那些尖銳的問題上,吳敬連就感受到了一種危險。

    什麼危險?

    李陽成為眾矢之的的危險!

    在一片即將乾涸的池塘裡,大大小小所有的魚都生活在淤泥之中。雖然這淤泥又臭又濁,可所有人都十分有默契的在汲取著這淤泥中的營養,大家就還都能過得去。

    可是突然有一條魚從淤泥裡跳了出來,並向所有的魚大喊“這淤泥他媽的有毒,難道你們沒看見嗎?”。

    結果會怎麼樣?

    不會有任何一條魚會因為這一聲吶喊而遷徙到其他的池塘裡。

    相反那些在淤泥中靠著吃小魚而養的肥肥壯壯的大魚,會合起夥兒來將那條魚變成魚乾。

    然後向其他小魚解釋說——看,這條魚瘋了,然後他就死了。

    顯而易見的,李陽現在就相當於那條瘋狂大喊的魚兒。

    吳敬連這麼多年雖然學生多得很,但是真正覺得能夠成就一番大事業的,小老頭認為只有李陽這麼一個。

    他不想讓李陽因為這件事兒,莫名其妙的敗走麥城,最後泯滅眾人。

    宿舍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