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昱 作品

第479章:互聯網時代的節點

    當審訊人員問他為何如此瘋狂的時候,褚實踐給眾人算了一筆賬:上級規定企業廠長可拿工人獎勵的一到三倍,但實際上我們廠的領導層一直只拿工人獎勵的平均數。就我個人而言,十年前的工資是九十塊錢,獎金是當時全場最高的六塊錢。再加上其他的,總共月收入才一百一十塊錢。十年後的今天,廠子搞好了,我現在的月收入有四百八十多塊錢,再加上一些獎項,總共可達到一千塊錢。我算了一下,紅塔集團每創造十四萬元的利稅,我自己才能拿到一塊錢……

    這就是當下事業單位領導所面臨的荒誕。

    作為領導和負責人,廠子搞好了是集體的功勞,跟自己沒關係。廠子搞不好,是自己的責任,跟集體沒關係。

    其實理智的說,紅塔集團的崛起和國家放開菸草價格,讓菸草這個計劃經濟時代最具代表性的商品進行市場化是分不開的。

    可是不可否認的一點是,要是沒有褚實踐,紅塔集團也不可能發展到現在這個規模。

    所以在年初褚實踐被捕之後,圍繞著褚實踐該不該判死刑的爭論一直在持續。也讓很多事業單位的廠長老總們,陷入了一個很糾結的境地之中。

    就連剛剛倒臺的孔長姬,其實也在公開場合聲援過褚實踐這個前輩,對褚實踐的境遇表示了充分的同情。

    用老孔的話來說就是“一個為民族工業做出如此巨大貢獻的國企領導,一年的收入竟不如歌星登臺唱一首歌,這合理嗎?”

    合不合理?

    肯定是不合理的。

    但是在李陽看來,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容錯率。

    褚實踐這種人的錯誤,就是他們站在了國企的舞臺上,跳出了一曲絢麗的舞蹈。可是在功成名就的時候,卻忘記了如果沒有國企這個舞臺,眾人是看不到他的。

    但是他錯誤的把所有的絢麗,都歸結於自己的身上。

    真要是有那個本領,他自己為啥不辭去紅塔集團的職務,出去創造一個產權清晰,只屬於自己的事業?

    正是因為褚實踐的事情,引發的強烈社會爭論,李陽才認為自己當下拉攏譚稀鬆給自己打工,不是沒有可能性的事情。

    行就行,不行的話,至少等將來譚稀鬆不想要追求權利,想要追求財富的時候,作為最早拉攏她的企業,綏遠也是一個很有誘惑力的選項嘛!

    萬一成功了,自己不就賺大了?

    現在央視的廣告打出去,美好牌方便麵,綏遠建材以及騰訊qq,這三個對李陽來說最重要的業務勢必會在明年迎來一波強勢增長,企業做大了肯定免不了要有一個穩定的政府關係,譚稀鬆要是過來的話,那綏遠豈不是如虎添翼?

    帶著這種幻想,李陽乘車回到了自己已經表面修繕完畢的四合院裡。

    嗯,是他以個人名義租給了互聯網協會,當做協會總部的那座。

    互聯網協會還沒有正式掛牌,不過這一段時間馬芸已經通過協會渠道,聯繫了不少國內的互聯網創業者,並吸納了第一批的會員。

    在看了會員名單之後,李陽當即就決定讓馬芸組織一場協會成員的聯誼活動。

    不聯誼不行,這第一批互聯網創業者陣容,實在是他媽的太豪華了!

    都有誰?

    李陽沒印象的就不說了。

    光是李陽知道的日後互聯網大佬,就有四五個:

    瀛海威的張樹新,6月份剛剛在廣州創辦了網易的丁磊,一月份從美國回來,創立了搜狐的張朝陽。

    以及剛剛拿到了美國華登集團,和美洲銀行落實公司六百五十萬美元風投,創辦了四通利方中文網的王志東。說起四方利通可能大部分的人不知道,這個網站本身做的不太火,但是網站旗下的論壇卻頗有人氣,當然……最具有人氣的是四通利方的論壇,這個論壇後來經過整合,取了個有個所有中國網民都熟悉的名字——新浪。而這個論壇的體育板塊,有個版主後來搞了虎撲……

    看著那份名單,李陽彷彿看到了中國互聯網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