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 作品

第八百一十章 北美東進計劃

 
而這種情況在進入承順三十三年後更是如此,大楚帝國的多家官辦礦務企業,陸續宣佈進駐馬普托府投資黃金產業。

 
兩廣礦務公司的行動最迅速,他們的勘測人員最先抵達馬普托,不用多久就得出了他們自己的初步勘測結論,隨即大手筆向當地官府競拍了大片土地的黃金勘測和開採權。

 
僅僅是三個月後,他們的第一個黃金礦區就被建立起來了。

 
緊接著,更多的金礦被陸續發現,短短一年不到,茨瓦內內就發現了大小二十多座金礦。

 
大量的黃金開採所用的機械設備開始沿著河流,陸地湧入其中。

 
為了解決運輸問題以及大量人員湧入其中導致的物資運輸困難,馬普托府也正式申請了在當地籌建一條鐵路,以連接馬普托和茨瓦內。

 
這事卻是引起了帝國高層一定範圍內的爭議,畢竟目前來說,大楚帝國還沒有在海外修建鐵路的先例呢。

 
過去十幾年裡,大楚帝國的鐵路建設,一直都是集中在本土區域,雖然成績也很不錯,已經先後修建了好幾萬公里的鐵路,但是資金和人員依舊比較緊張。

 
所以之前也一直沒能顧得上海外地區的鐵路開發,頂多就是有一些海外地區企業自行搞的礦區,港口鐵路這些非公共鐵路。

 
但是最終這事還是被羅志學直接給敲定了下來,如果海外直轄領地有這個需求,並且預計鐵路能夠回本乃至盈利的話,那麼就可以適當的修建鐵路。

 
畢竟鐵路可以加快當地的開發,讓帝國更好的控制當地,並加強對周邊地區的掌控能力。

 
至於資金問題,繼續發行鐵路建設債卷就是了……反正大楚帝國鐵路總公司已經欠了一屁股的鐵路建設債務,也不差再多幾千萬楚元的債務了。

 
甚至在海外建設鐵路的話,成本其實還要更低一些,雖然鐵軌什麼的都要從本土運輸過去,但是基建成本卻是可以大幅度壓縮!

 
在本土裡修建鐵路,那些修建鐵路的工人可都是本國子民,有著最低工資保障不說,還需要注重各種安全生產,這要是修路死了人,賠錢不說,而且還很容易讓負責官員丟掉官帽子。

 
但是在海外領地裡,卻是不存在這種問題。

 
因為在海外領地嘛,你總不能讓大老遠移民過去的本國子民去修鐵路啊……不管是出於成本考慮還是出於政治風險考慮都不能這麼幹。

 
所以海外地區的大規模基礎建設,使用的勞工一直都是各種低成本的土著勞動力。

 
不管是用軍方的戰俘,還是使用的勞務公司的土著免費勞工,又或者乾脆是僱傭普通的土著勞工,成本都非常低廉的。

 
而這年頭的鐵路成本,其實相當大一部分都是基建費用,把這一部分節省下來後一對比,就發現在海外修建鐵路,比在本土修建鐵路還便宜。

 
考慮到各方面的因素,羅志學親自下旨,批准了馬普托鐵路的籌建計劃,同時還順帶批准了,之前就申請過多次的美洲金山鐵路。

 
甚至羅志學親自做出了指示,美洲那邊的鐵路建設,可以根據情況適當的放大膽子,加快步子!

 
把鐵路從金山府一路往東邊修……修到北美洲東海岸去。

 
這美洲西海岸不是河流少,移民難以依託河流深入北美洲內陸,更別說前往美洲東海岸嘛!

 
那我們就修一條鐵路過去!

 
輪船和火車,本來就是大楚帝國對外擴張,為華夏民族爭奪更多生存空間的急先鋒吧。

 
輪船先不說,鐵路這東西,本身就有戰略鐵路的說法,大楚帝國之前就一路修到了中亞,正是靠著西北鐵路-中亞鐵路這條鐵路大動脈,才讓大楚帝國真正掌控了偌大的中亞,並朝著這些地方大量移民。

 
現在,大楚帝國準備在北美洲也幹一次!

 
搞一條貫穿北美洲東西海岸的戰略鐵路,藉此把整個北美洲都拿下來。

 
具體方法也很簡單:軍隊帶頭向前,對土著進行大規模的武裝驅逐,以徹底保障擬定鐵路沿線的安全。

 
同時鐵路公司在後方組織修建鐵路,鐵路同時也可以為東進的軍隊提供充足的後勤補給。

 
鐵路修建好後,官方組織大量的移民前往,並在鐵路沿線以及河流沿線等地開闢移民定居點,把周邊地區進行實際性的全面掌控。

 
一邊打仗,一邊修路,一邊移民,這就是帝國高層定下的北美戰略。

 
針對這一場北美建設開發戰略,帝國高層最終敲定了整個計劃的方案,這個方案被稱呼為:北美東進計劃!

 
羅志學親自取的名字,藉此致敬在外人看來臭名昭著,但是在美國人看來偉大無比的西進運動!

 
為什麼是致敬?

 
因為北美東進計劃,在楚國人眼裡也必將會是偉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