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 作品

第478章 潼關防線

    當面的明軍構築了一條繁雜的防線,並且覆蓋了南北十五公里的範圍,幾乎是從黃河邊上一直延伸到大山深處,他們在幾乎所有適合楚軍進攻地方都修築有堡壘,扼守幾乎每一條楚軍可能大規模通過通道。

    這種堡壘帶壕溝和胸牆,並部署火炮的防禦體系,目的也很簡單,那就是抵抗楚軍的強大炮火,包括實心彈轟擊以及臼炮轟擊。

    至於修建這麼多的堡壘,自然是防著楚軍繞過潼關本身,從潼關的南邊走小道繞行。

    潼關扼守的山谷通道,雖然是平坦大道,但是並不意味著其他地方就不能走人了,潼關以南是一片大約十四五公里寬的山地,這些山地的海拔也有四五百米,甚至五六百米高。

    然而這些山地之間,依舊存在著一些山谷小道,雖然這些小道往往很難走,也不能通行火炮乃至輜重馬車。

    但是……你要知道這只是平常時候,如果是戰爭時期裡,進攻方為了繞行潼關,而防守方又不進行干涉的時候,直接動員好幾萬甚至更多的民夫,花費一定時間都能夠給你直接修一條好幾米寬,足以通行馬車的盤山大路出來……

    對於冷兵器時代的軍隊都是如此,更別說是對於擁有成熟完善工兵部隊的楚軍了。

    如果明軍只龜縮在潼關城裡,楚軍的工兵部隊,不用幾天時間就能夠在南邊選個適合地方,活生生給你炸出來一條可供大軍通行的通道。

    因此自古以來,守軍防守潼關,都不是單純的防守潼關城一個地方,同時也會把南邊山地的眾多小道也給扼守住,西明軍也是如此,甚至在這些小道上的重新構築了堅固的堡壘,使得進攻難度更大。

    只是對於冷兵器時代的軍隊而言,守軍一旦在這種山地小道里修築關卡並派兵駐防,這種地方往往會比潼關本身更難打。

    所以,古代的諸多爭奪潼關的戰鬥裡,進攻方往往都是集中攻打潼關城本身。

    但是這對於楚軍來說卻不一樣!

    潼關城本身太難打,明軍又修築了眾多的防炮工事,直接正面強攻的話楚軍定然是要付出極大的傷亡的。

    為了降低進攻的傷亡,楚軍的將領們從去年秋天的時候,就開始琢磨著怎麼攻克潼關防線。

    依託重炮死磕潼關城本身,這是必然的。畢竟道最後不管怎麼樣,都得撬開這個烏龜殼,奪取山谷通道,這樣才能夠讓後續的後勤部隊通過。

    哪怕不管後勤部隊,這城池裡明軍也駐防有上萬兵力,這麼兵力如果不在進攻中拔掉,哪怕楚軍主力能夠從南邊繞行,但是這些明軍也會成為一顆釘子,隨時都能威脅到進攻楚軍的側後位置。

    但是在死磕潼關城本身之前,楚軍卻是需要做好充足的準備,比如為炮兵部隊尋找更好的發射陣地。

    在楚軍的將領們看來,潼關城那邊的山地,就很適合作為炮兵陣地,只要佔據了南邊的幾座山頭,然後費一些力氣把火炮和彈藥給搬上去,到時候己方的炮兵部隊就能夠居高臨下,直接對著潼關進行炮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