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 作品

第七十章 統一度量

    看過了箭支和彈藥生產後,羅志學沒有停留,而是繼續前往火炮廠,不過現在的火炮廠裡沒啥好看的,畢竟火炮的生產動不動就是幾個月的,現在都還停留在製作模具的階段。

    羅志學只是去逛了一圈,再一次強調了鑄造火藥要保持保量後就轉頭去了火槍廠。

    火槍廠才是今天羅志學視察兵器作坊的重頭戲。

    因為根據羅志學對步兵的改革,未來對火槍的需求會非常大,一個步兵哨就得六十隻火槍。

    現有的五個步兵哨如果全面改革換裝,就得需要三百支火槍呢。

    但是現在保鄉營裡只有繳獲的五十多條鳥銃,此外還有之前幾個月裡嘗試打造的十多條火槍。

    然而自行打造的這十多條火槍,多是用來進行各種測試的,連口徑都有好幾種呢。

    宋鐵匠依舊在羅志學面前解說著:“經過我們前期打造的十多條火槍進行對比試驗後,我們最終選了中等型號的火槍進行生產。”

    羅志學對此自然是不陌生的,實際上火槍的最終選型還是他親自敲定的,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數據就是十八毫米的口徑了。

    這年頭的明軍使用的鳥銃口徑不一,小的只有八九毫米,大的有十三毫米左右,此外還有一些大鳥銃,也就是使用腳架的重型火繩槍,口徑大概十九毫米左右。

    羅志學經過了前期的對比測試後,認為太小的口徑雖然高初速,打得遠,但是火槍兵作戰都是在百米內開火,所以能打幾百米的滑膛槍沒有任何意義。

    而那些槍管更長的重型火繩槍對保鄉營而言也沒太大意義,有這功夫玩重型火繩槍,還不如直接推幾門兩百斤輕炮過去呢,一轟對面就都倒下一片……

    最終,羅志學選擇了十八毫米大小的火繩槍,不是重型火繩槍那種長槍管的,而是和單兵鳥銃差不多大小,只是單純口徑大一些而已。

    畢竟大小和重量都可以接受的情況下,自然是口徑大一些好,這樣在有效射程內的破甲能力也就更加強悍。

    這種火槍在百米內打穿如今東亞地區裡的各種盔甲,甭管是歐洲人的板甲,還是東亞人的扎甲、魚鱗甲還是布面甲又或者什麼棉甲,只要不是太變態,厚到士兵穿不動的盔甲,總之都是一打一個洞,再打還是一個洞……

    實際測試的時候,在百米內,這種火槍直接打穿了保鄉營用自己土法打造的鋼料打造的一片鋼甲片,這鋼片的防護能力比各種鐵甲強太多了,但是照樣扛不住!

    對這種新的火繩槍,羅志學還是非常重視的,為了能夠早日量產,羅志學給火槍廠那邊幾乎無限的支持。

    有限的鐵料有限供給,水錘優先使用,優秀工匠也是直接給抽調過去,另外還徵召了一批青壯做工,不用給什麼工錢,給口飯吃就有大把青壯搶著來

    還親自和宋鐵匠,黃木匠他們一起設計了一大堆的輔助機械設備,又把造火繩槍的各道工序進行區分,安排不同的人負責不同的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