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和大米 作品

第1124章英國入侵埃及。

  “5月28日(原來歷史是1882年8月20日),沙俄帝國音樂家皮特.伊利奇.柴可夫斯基完成了一首叫做《1812序曲》,震驚了沙俄帝國和音樂之都的維也納不說,傳過來荷蘭,荷蘭音樂愛好者跟歐洲的音樂愛好者一樣也受到極大地震動。

  甚至這件事幫助沙俄帝國的形象改變了許多畢竟前不久的亞歷山大二世遭遇刺-殺身亡,亞歷山大三世上臺,本來讓沙俄望而卻步的,可是隨著柴可夫的新音樂作品的出現,竟然讓聖彼得堡成為外國最想訪問的歐洲城市之一僅次於英國倫敦、奧匈帝國維也納、意大利羅馬、荷蘭阿姆斯特丹、丹麥哥本哈根和德國柏林,排在第七位。

  我們可以討論一下聖彼得堡這個改善形象的範例與荷蘭的文化出口方面的機遇問題?

  鮑勃教授,你以前發表過《荷蘭的文化輸出》的問題,所以你來先發言一下吧。”

  《荷蘭的文化輸出》1875年發表在《歐洲時報》,引來不少人的支持,在歐洲更是引發了熱議。

  至今這個文章還在荷蘭學者中印象頗深的。因此鮑勃成為荷蘭文化輸出方面的專家,受到荷蘭教育部支持,是受聘於教育部的顧問。

  弗朗西斯科.鮑勃是意大利裔的移民,從1864年開始移民到荷蘭澳大利亞大陸了,過去的18年已經成為荷蘭頂級時政專家。

  他的許多觀點,都令他成為人民關注的焦點。

  貝魯奇是一所中學的老師,對文化輸出這一塊還真是有些許的想法,比如說最近荷蘭就有不少新聞是報道有關方面的消息,但是並不系統性的綜合起來,倒是算是一知半解的狀態。

  跟貝魯奇一樣想法的還有許多人。

  包括各大使館人員,也是對此議題的出現感到詫異。

  荷蘭的文化輸出?

  這是在弄哪一齣?

  鮑勃此時在廣播中說道:

  “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確實很好聽,裡面的每個音符都是一種情感的寄託,很是令人震撼。

  他已經應邀將會在8月20日出席在我們首都墨爾本和悉尼之間的大劇院進行現場演奏的邀請,據說這次邀請他的荷威廉四世陛下夫婦,準確的說是我們的尊敬的亞歷山德拉王后陛下的邀請的,準備讓荷蘭聽了聽這場音樂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