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和大米 作品

第92章毫不猶豫的手腕

    就跟比利時一樣,儘管荷蘭和法蘭西在比利時有著壓倒性的族裔,可是兩國還是替代不了該國親英的政策,荷蘭更是三十年來一直虎視眈眈拿回‘故土’,卻還是難以拿下。

    自從1815年維也納和會後,儘管各戰勝國都在爭取曾經的拿破崙一世統治的各地成為勢力範圍。

    各國為了影響力,而進行劇烈的爭奪,在得不到的情況下,趁機支持對方勢力內部的各大家族揭竿而起,成為新的王國和公國,以試圖降低對方的實力。

    英國也趁機拿下了不少的新盟友,比如說葡萄牙、比利時、漢諾威、薩克森、意大利等等,這些國家儘管有時候在英國和其他各國爭鬥中搖擺立場,但是從每次最後的結果看,他們最終的選擇都會是英國的一方。

    他們還是認同英國最為全球第一大強國的地位,承認英國對歐陸的平衡策略對他們有益。

    也相信英國絕對不會輕易放棄其在歐洲的平衡角色的領導地位。

    他們這些小國就是因為受到英國用來制衡各大國的,如果他們受損,英國的戰略利益也受損,影響自身利益們甚至使得動盪傳導了倫敦那邊。

    所以比利時王國因為內部派別引起的動亂,特別是大選降臨各自對於對手的攻擊,進而引來的騷亂,比利時政府和王室不樂意看到,就連英國也不會允許該國最終解體。

    其實法蘭西和荷蘭等國真要動手,工具也很多,想幹涉更是擁有多項選擇,只要兩國聯合,那麼比利時和英國想要強力鎮壓都不一定搞得定,更何況難以平息繼續統治,不過兩國都不願為此的死命得罪英國。

    第二點不可忽視的是帕默斯頓和維多利亞女王兩人,這兩個人都是敢想敢做,該出手的時候絕對不會心慈手軟,也絕對不會猶豫,不僅敢於進行國際鬥爭,而且帕默斯頓更是最善於國際鬥爭。

    面對這樣的強勢組合,法蘭西又面臨著這些年繼續惡化法的法蘭西國際雙邊和多邊關係,法蘭西的內部宣傳要求法蘭西人民為了尊嚴而戰,可是面對英國的時候,我們竟然把蘇伊士運河拱手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