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句讀

    北原拿著遙控器,站在法庭上,繼續說道:“方才原告代理人所舉的第一個例子可以證明,隨著點校標點的選擇不同,會造成對歷史事實的理解差異。現在將舉出第二個例子,以表明標點添加不同,會對人物語句的解釋造成影響。”

    投影白板之上,第二句漢文顯示出來。

    十個漢字顯示在屏幕: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北原的嘴角微微翹起,“此句漢文來自《論語》,是由聖人而作。在對這句話的點校和解釋上,一直有著無比巨大的爭議。對這句話的第一種點校方式即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按照第一種點校方法。該句即成為所謂愚民論的主張。即百姓只能服從,而無法擁有足夠的智力來理解律令的推行。因此,上位者對於民眾的態度是馭使,如牧羊一般,讓百姓乖乖聽話即可。”

    “在第一種解釋之下,聖人成了壞人,一個冷酷對待百姓,沒有同理之心的大惡人。”

    “然而,該句還有另一種點校方法。即‘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在這種斷句之下,該句的意思就完全變了。即如果百姓具有掌握書禮樂的能力,那就讓他們自由的生活,如果百姓缺乏這種能力,那就慢慢教化他們。如此一來,這句話的意思就不再是所謂的愚民論觀點,而是表達出了教化的思想。”

    投影屏幕上標點的浮動,在轉瞬之間就造出了完全兩種不同意思的句子。法庭內的聽者都不由得被這種極其誇張的效果所震撼到。在第一種點校下,論者成為了主張愚民的惡魔,而在後一種點校下,論者則成了教化百姓的聖人。

    僅僅只是一個標點符號的變化,居然會使得論者的形象,產生截然不同的對立。

    北原向前一步說道,“事實上,僅就該十字漢文的點校方法,就有高達十八種之多,爭議紛繁。從方才原告代理人舉出的兩例,就可以清楚地說明,古籍點校絕不是簡單地在某幾種有限的形式下進行斷句。這種標點註解,實際上反應了作者對於歷史事實以及人物思想的不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