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三躍 作品

第92章 後記

    四年後, 春夏交替之際,趙暄駕崩。

    那場刺殺,他雖然撿回了一條性命, 但卻落下了病根,每日都需藥湯維持。然太子年幼,他只能繼續勤勉於政,晨興夜寐,身體每況愈下,終於在一個月前徹底病倒,藥石罔效。

    躺在病床上, 趙暄依舊不忘國事,每日召集大臣商議利國利民的政策, 卻鮮少提起自己的身後事。

    只有在親近的人面前, 才說上一二。

    這日,趙暄特意留下了趙夜闌和燕明庭, 先是跟燕明庭討論完邊境的問題, 才看向趙夜闌,咳嗽了幾聲, 蒼白地笑了笑:“不用這麼愁眉苦臉的, 以前你替朕擋了一箭,救了朕一命, 讓朕多活了這麼些年......可能這就是朕的宿命, 遲早都是要這種結果。”

    趙夜闌眉頭緊蹙。

    “都說人在臨死前,會不斷回想起自己的一生。”趙暄扯了扯嘴角, “朕回憶許久, 發現大抵只有在認識你之後, 記憶才算清晰。更早之前的, 朕不想回憶,全是不堪的記憶。再之後的,朕似乎也不想仔細去想,總覺得好像逐漸沉迷在了權力鬥爭中,差點連你這個陪伴多年的朋友都丟失了。”

    趙夜闌別開臉,燕明庭走到他面前,將他的腦袋按在自己懷裡,輕輕拍了拍。

    趙暄看著他們,笑了一下,很多事情身處迷霧中很難看清,等退出局的時候才能抽絲剝繭地察覺出來,倘若這兩人若是不和睦,或是任何一人有反心,他這江山怕是又要大亂了。

    這時,孫暮芸帶著太子前來探望,太子長得乖巧可愛,性情卻又有幾分超乎年齡的穩重,也許是耳濡目染了自己的父皇和太傅的性子,可面對母妃和大將軍卻又變得有些調皮搗蛋,小小年紀就有兩副面孔了。

    趙暄摸了摸太子的腦袋,笑了笑,說話都有些費力:“往後這孩子就交給你們了,勞煩你們幫朕多帶幾年。”

    趙夜闌看著他,似乎猜出他什麼用意,道:“茲事體大,還是再和其他王公貴臣商......”

    “不必了,朕心裡有數,跟他們討論來討論去,只是浪費口舌罷了,他們正盯著朕身下那把椅子呢。”趙暄咳嗽了幾聲,“此事你就放開了去做,朕如今只信任你。如果他不成器,你們就替朕教訓教訓他。如果他不是那塊料,你想取而代之也行,只是希望你能善待他們母子幾人......”

    隔天,趙暄精神不錯,難得的上了一回早朝,這次沒有討論其他,只是提了自己的身後事,皇陵的地址,葬禮用什麼規格等等細節。

    然而在最後,他卻宣佈了一個震驚四野的決定。

    ——擢趙夜闌為攝政王,暫代太子處理國事。

    此舉無疑在朝堂和民間都掀起了巨大的波瀾。

    後宮子嗣稀少,除開太子,就剩下兩位公主,皆為孫暮芸所出,待趙暄逝世後,這皇位自然就成了有心人的囊中之物。

    而今卻給與皇室無關的趙夜闌授以攝政王的職位,在外人看來,無異於將江山拱手讓人,何況趙夜闌並非等閒之輩,能把控著偌大的權力不動心?

    然而趙暄力排眾議,宣完聖旨後,就去了後宮,與孫暮芸母子四人一同用午膳,午後躺在床上小憩,卻再也沒有醒過來了。

    舉行完國喪,趙夜闌便順理成章地坐上了攝政王的位子,太子登基,坐於金鑾殿上,殿前放了把價值不菲的椅子,是趙夜闌的位子。

    大家一開始還有點沒反應過來,望著趙夜闌面面相覷,率先開口的是燕明庭,詢問攝政王是否能將京城多餘的士兵編入禁軍隊伍。

    闞川緊接著問起空缺的官職應如何填補。

    其他人見狀,也只能慢慢適應。

    最舒服的莫過於燕明庭了,平時來早朝,是他最不樂意的事,起得早不說,回去還正好與趙夜闌去翰林院的時間錯開了,導致兩人只能在晚上才見上面。

    現在就不一樣了,他們可以一起早起,一起回家。

    他目不轉睛地看著此刻卻坐在大殿最前方的人,姿態大方,頗有威儀,面對別人的刁難依舊氣定神閒,實在難以聯想到就在半個時辰前,這傢伙還在賴床,洗漱都全程閉著眼,全靠他幫忙,連路都不想走,懶洋洋地趴在他身上,哼哼唧唧地罵他沒有讓他多睡會。

    無論是恣意囂張的趙夜闌,還是慵懶撒嬌的趙夜闌,都只有他燕明庭能看到。

    趙夜闌花了三個多月的時間,令這些大臣們臣服,又讓燕明庭派兵去震懾各地蠢蠢欲動的藩王,才把這位子坐穩,朝堂重新迴歸平靜。

    然而民間卻有爭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