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沖啊衝 作品

第二百二十章 南下路線

    司馬懿這是下一盤鷸蚌相爭漁人得利的局面,也把毌丘儉的每條路都堵死了,不論戰果如何,都能把他給剿滅了。

    即使僥倖擊退了公孫修,幽州大軍也會損失慘重,司馬懿率領人馬北上的話,自己就更加不易抵擋了。

    毌丘儉在營帳內踱步,他明白司馬懿已經懷疑自己了,就算是假意迎合也騙不了他,交出幽州兵權或許能保命,可沒了兵權,好似老虎拔了牙,神龍抽了筋一般,要想反司馬懿可就難了。

    毌丘儉皺眉道:“先別管了,燕軍日漸逼近,能否鎮壓得住公孫修,還在兩說。”

    毌丘宗猶豫片刻,道:“實在不行,父親可向公孫修談一談。”

    “談?”他愣了愣,隨即明白了兒子的意思,大敵當前向敵方的首領洽談,那就是擇機而動了。

    只是這樣一來,還能算得上是魏國的純臣麼?

    此時的燕軍出兵速度之快,已經不是毌丘儉所能想象的了,攻拔柳城,火速南下,接二連三的輾轉而下,目前唯一要守住的,還是幽州。

    公孫修跟鄧艾也面臨重大的抉擇。

    出兵南下的最關鍵就在於遼西走廊,長約四百餘里,寬約二十里。

    遼西走廊作為連接關內腹地重要通道,是歷來中原王朝與東北之間的要塞,見證了古今多少興亡。

    從地圖上看,中原與東北之間是一塊整體,沒有孤懸於海外,統一時期的中國也大多都是緊緊相連,可只要進入分裂時期,東北很容易形成割據政權。

    叛亂者只要守住了遼西走廊的一端,就足以借天險讓北上的大軍吃盡苦頭。

    同樣的,公孫修想要南下也不是易事,廣義上的遼西走廊就只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條是曹操徵烏桓時走過的路線,從許昌出發,北進至無終縣,經白檀、徐無,再出盧龍塞,最後抵達柳城。

    第二條路則是司馬懿伐遼時走的,經孤竹、碣石的傍海道。

    兩條路都是致命的妖孽通道,從古至今不知堆積了多少屍骸於地下,前者盧龍塞在於險,後者的傍海道在於淤。

    曹操北征烏桓三郡之際,本來也是想走傍海道的,原因無他,走傍海道也就四百里,沒有太多的彎彎繞繞,雖然難走是難走些,勝在兩點之間,直線距離最短。

    只是曹操準備出發走傍海道,恰好秋夏之際,雨水暴漲,本來就靠海的道路就不易通行,大雨後就更加要命了。關鍵是積水也就罷了,不算深也算淺,舟馬皆不可過,史載其“淺不通車馬,深不載舟楫”。

    無可奈何的,老曹只好選擇放棄了走傍海道,而是聽從田儔的意見,並以其為嚮導,故意留下石碑說雨太大不走傍海道了,等明年再來。

    實際上則遵循繞路原則,潛軍運行走盧龍塞。

    烏桓人一聽說曹操明年再來,也就懶得去守了,等注意到曹軍是繞道出盧龍塞的時候為時已晚,雙方距離不足百餘里,急往與之交戰。雙方在白狼山狹路相逢,曹操由此大破烏桓。

    對於面前的兩條路,公孫修不知道該選擇哪一路。

    鄧艾對此早有預想,說道:“不管是走哪條路,都有重兵把守,臣建議走盧龍塞是最好的,若是走傍海道又恐秋夏大雨,道路泥濘,萬一不得通過,返程也極為艱難。”

    公孫修點了點頭,這倒是個不錯的建議,只不過盧龍塞對比傍海道,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同樣兇險萬分,兩害相權取其輕,也只是輕了一點而已。

    南下之戰極為順利,遼西三郡在鄧艾的指揮下勢如破竹,或攻或拔,盡顯名將之風。此戰是燕國的傾國之戰,動用四萬大軍,猶如蛟龍般,自非幽州本土兵馬所能抵擋。

    鄧艾笑道:“毌丘儉看來是在想著繼續拖上一陣,等待司馬懿的援軍。迄今為止,已經快五個月了。”

    公孫修有些疑惑地道:“不對——司馬懿這麼久了還不來,恐怕有詐。這老賊最忌恨的,恐怕便是我。此番清君側完全意在老賊,又知我出兵南下,居然這麼久了還沒有動靜,真不知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若以當世而論,就奸詐狡猾來說,司馬懿排第一母庸置疑,風評最差。第二則是燕王跟東吳大帝相比較,顯得略佔下風,故而第二為孫權,燕王屈居第三。

    作為天底下風評最差的兩人,司馬懿防著他的同時,他也防著司馬懿,生怕突如其來的就給自己來一招,那可就要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