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沖啊衝 作品

第二百零三章 天下大勢

    提出三家分魏的計劃,鄧艾只覺得過於天方夜譚,認為根本沒有可行性,皺眉道:“王上,臣覺得機會渺茫,要想聯合吳蜀以三家瓜分魏國,難於上青天。”

    公孫修當然明白這一局面的困難,單獨強大才能凝聚力量,聯合之勢則難免不能上下一心,甚至各懷鬼胎的互相偷襲。

    最關鍵的也在於,吳國跟蜀國的國力,正在慢慢的走下坡路,若不趁早合兵伐魏,再晚上十年,更加沒有希望。

    三國鼎立看似是從曹丕篡位開始,實則在東漢末年赤壁之戰中就已劃分完畢,赤壁之戰決定了曹操統一天下的夙願失敗了。

    然而蜀吳聯盟也有自身致命的弱點,本身在諸葛亮的《隆中對》當中,有著明確的戰略意圖,就是把荊州、益州作為根據地,東吳孫氏作為盟友,等待天時地利人和之際,以圖中原,成就霸業。

    可以說在諸葛亮擬定的戰略,以及蜀國的要地,荊州幾乎就是蜀國的半壁江山,也是魏蜀吳三家窺而圖之的必爭之地。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領大軍南下試圖統一天下,被孫劉聯盟在赤壁用火攻大敗,隨後劉備趁勢追擊,拿下荊州南部大片土地,孫權也在此時佔領了荊州南郡,而曹操在荊州之地上,手中只剩下襄樊一帶。

    那一時期幾乎是劉備的高光時刻,又於建安二十二年,由劉備主動發起漢中之戰,持續兩年之久獲勝,又奪下漢中。

    眼看著勝利的腳步越來越近,建安二十四年的襄樊之戰,關羽率軍從荊州南郡出發,進而攻佔曹魏所據守的襄陽、樊城。于禁督七軍三萬人救援樊城,卻遭遇了因為暴雨而導致的“水淹七軍”,關羽趁機乘大船進攻,俘獲于禁等人,重創曹魏。

    史書上把關羽的這次大捷,以“威震華夏”四字來稱讚,曹操甚至於打算遷都來避開關羽的鋒芒,這並不是開玩笑的,雖然襄樊之戰中關羽並未攻下二城,許都附近的“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關羽是直接策反了各地的盜賊,遙望指揮,把自身勢力滲透到了許都的四面八方。

    然而這樣空前絕後的戰役,在孫權的背刺下結束了。東吳對關羽發動悍然的偷襲,致使其敗走麥城,兵敗被殺,劉備不僅失去了荊州,又損失一員萬人敵虎將,也失去了爭奪天下的資本。

    次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建立蜀國,同年為奪回荊州,也為關羽復仇對東吳展開了大規模的用兵。悲哀的是這場夷陵之戰也敗了,給本就不富裕的蜀國雪上加霜,鬧了個元氣大傷。

    公孫修指著身前的粗略地圖,皺眉道:“孫權當年偷襲盟友,殺了關羽、奪了荊州,這當真是一棋昏招。”

    鄧艾在旁聽了好一會兒,搖頭道:“若從天下大勢來看,孫權這一招固然是錯了的,可南郡事關東吳生死存亡,若是蜀國有異心,則很可能東吳受害。孫權偷襲關羽看似昏庸,實則也是為了自保江東。可這一背刺決裂,又未免過早了。”

    公孫修恍然大悟,隨即又嘆了口氣:“或許,從一開始孫權就沒有爭奪天下的野心,只為了守住那一畝三分地,若真有爭天下之心,也不該偷襲關羽。”

    鄧艾點了點頭,分析道:“孫權以父兄留下之基業定江東,守成有餘,進取不足。或許是有野心爭天下的,但天不遂人願,江東內部派系眾多,保衛江東自然是上下一心,進取中原可就沒那麼大的膽識了。”

    公孫修從棋盤上拾起三枚黑子,一粒一粒的往地圖上的江東位置落下,笑道:“這分別是淮泗將領、流亡北士、江東士族。”

    鄧艾露出笑容,笑道:“孫權大半輩子都在對付他們,這也是吳國曆年來出兵幾乎沒什麼勝算跟威力,守土卻是上下齊心的結果。”

    他這時也才明白為何孫權要襲殺關羽了,若從大戰略上來看,這無異是一棋昏招,本來蜀吳聯手對抗魏國,在局部戰爭中是能壓著魏國打的。關羽死後,蜀國失去荊州,雍涼方向佔不到便宜,北伐沒了成功的可能性。

    荊州沒了蜀國的駐軍,則需要東吳來獨自承受曹魏的壓力,東線跟西線也被魏國全面性的壓制。

    如果孫權不偷襲荊州,即便關羽拿不下樊城,也會成為牽制魏國的一股重要力量,孫權則可以像赤壁之戰剛結束時的那樣,積蓄力量在東線的合肥一帶與魏國進行角逐,而蜀漢在漢中還有一路北伐大軍,那時候魏國將面臨三線作戰,如此不斷的消耗,即使不能拖垮魏國,也能維持更加長久的三國鼎立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