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沖啊衝 作品

第一百三十一章 互惠互利

    中國的茶葉最早出處是巴蜀,由秦統一天下後,始為傳播之開始,“自秦人取蜀而後,始有茗飲之事”。

    經歷漢代的發展基礎上,三國的茶業有了顯著的提升,《廣雅》記載:“荊巴間採茶作餅,餅成以米膏出之。若飲先炙令色赤,搗末置瓷器中,以湯澆覆之,其飲酒醒,令人不眠。”

    製茶和飲茶方式:將採摘來的茶葉進行加工,用火焙之至顏色變成赤色,用茶碾將焙好的茶葉碾成細末,加上油膏製成茶餅,裝入瓷器中保存,飲用時,待水燒沸,將茶餅碾成茶末後倒入鍋中,再加上蔥、姜等調料,煮好後即可飲用了,都是現在製茶的雛形。

    三國時期的吳國暴君孫皓,登基初期施行仁政,後來沉湎酒色,對身邊的人大肆屠戮,變得昏庸暴虐,名聲之大,驚動華夏。此君對後世的唯一貢獻,給後世增添了一個成語。孫皓在宴會中要求群臣必須喝足七升,韋曜飲不過二升,便不勝酒力,孫皓這方面倒是頗為大度,允許他喝不下就算了,能“以茶代酒”。筆趣庫

    目前的茶飲已在三國之間傳開了,吳國就有大量的茶葉,到得兩晉南北朝,上層名流的崇茶之風盛行,使得飲茶和飲茶文化有了較大的發展。

    公孫修明白,對中原本土的人來說,飲茶更像是一種生活習慣,或者飲料,而對於遊牧民族來說,卻能成為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其中有三大原因:其一是遊牧民族常年吃牛羊肉,肉類屬於高油脂食物,雖然脂肪含量高,但具有燥熱、油膩、不易消化等缺點。長期以肉類為食得三高是肯定的,所以他們需要一種去油促消化的飲品來解決這問題。茶葉裡面含有生物鹼和茶多酚,具有促進食物消化、降血脂、醒腦提神、去腥羶等作用,是解決三高和消脂的良劑。

    其二則是遊牧民族的食物單一,缺乏維生素,容易導致肌肉乏力、食慾減退、精神不振等問題。茶葉蘊含豐富的維生素,比水果的含量還高,這就彌補了遊牧民族缺乏果蔬的問題。

    其三是茶葉易保存、方便的特性,比果蔬更適合攜帶,畢竟遊牧民族居無定所,牛羊走到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