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沖啊衝 作品

第一百零三章 百姓內遷

    如何安置高句麗人的去留,是目前公孫修心中最大的一塊石頭。

    要讓他們心甘情願的前往燕國,純屬痴人說夢,誰願意背井離鄉離開自己耕耘幾十年的土地呢?

    中原王朝每次降服北方的遊牧民族後,都為如何安置煞費苦心,安置內地怕引起“五胡之亂”,安置邊陲又怕年深月久,養成原氣後,重新對邊陲構成威脅。駐軍設安護府也是一個問題,難免大量的駐軍壓力。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遊牧民族的生產、生活方式與中原不同。高句麗人本出中原,不過因為偏處一隅,逐漸向土著化發展,但仍保持著農業民族的特色,文字仍用漢文,政治、經濟制度都模彷中原王朝,立國思想也是以農為本。

    遷徙到內地後,不必改變生產方式,易於與漢人溝通和融合。高句麗人遷到內地,與漢民同化古已有之,歷史上的毌丘儉便曾遷徙高句麗人到內地與漢人結合。

    公孫修視察了高句麗的百姓生活情況,與遼東基本面貌相差無幾,並無生活、文化上的衝突,倒也不難將民族融合起來。

    他快速批了一封奏摺,調令沓渚一帶的客船,包括柳氏船塢按照他的理念建造的維京船,以及改裝過後的販奴船。若是從陸路回遼東,只怕攜十萬男女老幼,還搬家似的,恐怕要走上一年。

    走海運就不一樣了,比用雙腿走路輕鬆百倍,帆船順風順水的話,很快就能抵達燕國,也方便把高句麗人向燕國四郡中一一填充。

    公孫修早在進軍高句麗時,就沿途建立驛站,一條長達上千裡的驛站,他的書信只需三日便可送抵襄平,消息再傳回來也是三天。方便他統一的駕馭這個新統一的領土。

    鄧艾道:“百姓可以內遷,但是高句麗還需留兵駐守,不可成為空地,否則容易為異族所奪。”

    公孫修點了點頭:“孤準備在此設立安東都護府,留兵駐守,屯田戉邊,沃沮、三韓就在附近,可不能走了高句麗人,又來了個其他異族。”

    若不是歷史上的公孫氏被滅,遼東內遷人口,導致高句麗坐斷東北,到得隋唐之際,“全盛之時,強兵百萬,南侵吳越,北撓幽燕、齊魯,為中國巨蠹。”

    現在自己趁他弱小給解決了,也就除去了心頭之恨。

    安東都護府的興建,公孫修給當地駐派了五千燕軍,戰時戉邊、閒時屯田,通過自給自足的方式維持平衡。若遇外敵進攻,可徵調當地的青壯,或者致書回玄菟、樂浪二郡,隨時能增派兵員。這樣的做法能大大削減燕國的軍費支出,畢竟燕國強敵環伺,若是處處強兵留駐,那就變成全民皆兵了。

    公孫修直接住在了丸都城中,也把東川王宮中的嬪妃都賞賜給有功的將士,奴婢則賜給未婚配的士兵,有助於促進人口跟民族的結合。這一來是人丁興旺,其次是東川王已滅,丸都王宮作廢,嬪妃、婢女又無其他的謀生之路,說白了正是這樣的亂世可憐人,分配給燕軍的高層將士,以及麾下的二萬大軍為妻,心中均覺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