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沖啊衝 作品

第三十七章 治理鹽政

    公孫修鑽研了整個遼東的財政,也很快發現了問題。

    作為海濱之國,遼東半島的魚產豐富,還有就是鹽、鐵、戰馬三大重要的財政收入。

    鹽鐵自不必說,自春秋戰國以來都是國家專營,屬於壟斷的行業。鹽是人的基本食物,重要性不比穀物差多少,國家壟斷鹽業,便是把控關鍵的稅收,同時也著重處罰賣私鹽的鹽販,販賣超過一百斤即是死罪。

    公孫修深知鹽是重要稅收之一,可發現鹽價的製造成本報上來卻不一致,忽高忽低。

    他召來鹽官,詢問道:“你叫什麼名字?”

    鹽官是個矮胖的中年文士,眯著雙眼,似乎有些耳背,聽燕王問話,忙道:“回王上——那個,下官李巖。”

    公孫修瞧著他的臉,輕笑道:“孤且問你,現在製鹽一斤,大約多少成本?”

    李巖道:“回王上,製鹽工藝複雜,保存困難,以及沿途的運送等雜七雜八的費用,一斤大概是四十銖錢。”

    遼東與中原隔絕千里,並無受到大的戰亂,因此所用的錢幣依然沿用漢制的五銖錢。

    當然,遼東所用的是雞目五銖,比五銖錢可要小多了,重量僅有0.65克,錢幣直徑僅1.15釐米,用手掰一下就碎了,落水不沉,輕如無物。

    連年征戰下,幾乎諸國的錢幣都已嚴重貶值,百姓叫苦連天。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的是錢幣是等值的,不像現代國家所用的紙幣是信用貨幣,以國家信用為背書,百元面值的美元只需20美分的印刷成本,瘋狂開動印鈔機就能把大量的美元撒出去,大家跟著貶值。

    古代則不同,漢代以銅鑄錢幣,偷奸耍滑的商戶會很有耐心地磨掉銅錢的邊緣,只要有足夠多的銅錢跟時間,總能把銅錢弄薄,餘下的銅料就是純利潤。

    因為錢幣的銅缺失了,眾人都依此法,則市面上流通的錢幣愈加不值錢。

    美聯儲的大佬人物若是也穿越過來見到孫劉二人,才會瞭解跟三國時期的貨幣政策相比,美聯儲的放水,簡直跟小老頭放水——有氣無力的。

    建安十九年,劉備攻劉璋,入成都時軍費緊張,薄弱的經濟無以支撐,在劉巴的建議下,鑄直百五銖錢,《三國志》記載:“備從之”,再然後就是“數月之間,府庫充實。”

    此說法可謂大言不慚,錢幣又不會無中生有,其實就是貨幣貶值,從百姓身上吸血。

    劉備所鑄的直百五銖,意思是一個“直百五銖錢”,等於一百個五銖錢的面值,漢五銖一枚為三克重,而直百五銖錢僅有四枚漢五銖那麼重,相當於錢幣貶值了二十五分之一。

    當然,論造錢還是孫權是個明白人,吳錢從直百五百、直百當千,一路貶值到直百五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