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四木 作品

第50章 每日一遊

    =

    總之,姜恆走這條路已經形成了明牌,想見她的人,總可以來跟她相遇。

    正如現在的十三福晉、十四福晉。

    這兩位是宮裡的臉熟的常客,尤其是十四福晉,常被太后宣召,令她帶著兒子進宮給太后解悶。

    這日姜恆喂天鵝的時候,就見兩位福晉各帶著自家王府的宮女往這邊走來。

    十四福晉是個自來熟的脾氣,與姜恆說話純一派自然:“唷,信貴人跟這些天鵝倒是好了?我之前怎麼還聽說你叫天鵝打了呢。”

    姜恆:……什麼叫好事不出門惡事行千里,就是這樣了。聽說她想出活頁冊的命婦不少,但聽說她被天鵝攻擊過的更多。

    彼此見過禮,十四福晉又笑道:“我正在這兒開解十三嫂呢,可惜來來回回就這些話。既然見了信貴人,你陪十三嫂走走,我替你喂天鵝如何?”

    說著很自然將宮人和鵝餅一起留下,把空間留給姜恆和十三福晉。

    姜恆與十三福晉在玉帶池旁緩行,姜恆便問道:“福晉有什麼憂愁事嗎?”

    十三福晉就將最近皇上在朝上雷厲風行嚴刑厲法收賬之事,以點帶面舉了好幾個生動的例子告知姜恆。

    姜恆恍然大悟:怪不得皇上上回過來吃火鍋,看著挺累的,但卻是種神采奕奕的累。

    原來是開始肝自己最喜歡乾的討債工作啊。

    那絕對是累並快樂著,沒毛病。

    十三福晉繼續說下去:“承蒙皇上器重,叫我們爺做著戶部和會考府的差事。這些日子盤算各省虧空,少不得也是我們爺的活。”

    姜恆有點明白十三福晉的煩惱了:皇上這些舉措太過鐵腕,外頭的人不敢罵皇上,說不得就會罵如今的會考府一把手怡親王。

    果然十三福晉蹙眉道:“這才幾日啊,我們爺外頭的風評就很不好。能入我耳朵的,必然還是罵的輕的呢:只說我們爺過於苛刻,恨不得把官員甚至自家兄弟的骨頭縫都榨乾了,熬出油來送給皇上,讓皇上誇他會節省銀子會辦差。”

    十三福晉替夫君委屈死了。

    在她看來,自家爺才是把心肝摘出來為皇上煎熬了呢。

    “萬歲爺待我們爺自是恩重如山,只是外頭小人言語難聽。我聽了難免慪得慌。在府裡待著,又有許多人繞著彎子登門遞帖子求情,擾個沒完。這不十四弟妹就帶著我躲出來了。”

    十三福晉是把膽子給嚇細了。

    先帝爺從前有段時日也表現的挺喜歡十三,但後來還不是說拋就拋下了。

    十三福晉沒有前後眼,身在王府後院,也很少見著皇上跟十三爺素日私底下兄弟相處,就總是害怕。生怕罵他們府上的人多了,眾口鑠金,積毀銷骨,皇上萬一信了,有一日他們夫妻尤其是府上的孩子們,會再落到那樣黑暗的境地裡去。

    姜恆也沒法直說:您實在多慮,這一朝誰沒了,十三爺都不會沒了。

    於是她努力帶著心理治療師的笑容,寬慰十三福晉:“這些個小人言語,皇上必不會入耳,想來很快也會為十三爺洗清的。”

    十三福晉以為姜恆揣摩的聖心,姜恆卻是背誦的歷史。雍正帝是真的對天下人下過明諭:你們都來罵我,我十三弟完美無缺宇宙第一人,不許罵他。

    十三福晉是個明白人,來向姜恆訴苦,並不是要她出聲幫襯什麼:再沒有個后妃幫襯宮外王爺的道理。她只是想聽更接近皇上,得皇上心的人多說說話,來讓她一顆委屈擔憂的心,獲得短暫的平靜。

    果然,見信貴人說的誠然篤定,十三福晉心裡好受多了。

    姜恆若有讀心術,就會覺得十三福晉捨近求遠了:想聽更接近皇上更得皇上信任的人說話,您真不該來找我,回去跟您家十三爺多嘮嘮嗑就行了。

    這日在佛前燒香的時候,姜恆想起十三福晉的煩惱,就不由想替那些詆譭十三爺的人點蠟。

    皇上什麼脾氣啊,他下旨十三爺才去辦,若是因此十三爺被罵了名聲受損,皇上只怕比自個兒被罵還難受,還要動怒。

    果然皇上很快就在朝上大發雷霆,只道怡親王夙夜勤謹,勞於國帑,十萬分委屈求全。無知愚昧嫉妒惡毒小人才會道怡親王苛刻,都是沒有心肝的人才能說那樣的話!還非常明白威脅眾人:朕已經告訴怡親王了,只管清查賬目不必求全人情世故,若怡親王為難,朕就親自查!

    外頭風言風語立刻沒了:那還是怡親王吧。

    雖不敢再詆譭,然朝臣們為了自己身家性命和大筆財產,總想再努力搏一搏。

    八爺就為他們想了個主意:革職留任。

    意思是藉口朝中有本事掌管一地的官員數目不夠,便是官員犯了貪蠹之過,也只是暫且革去官職,仍舊讓他在原崗位工作,只要幾年內補清了欠款便算彌補了罪過,依舊官復原職。

    畢竟,朝廷培養出官員來不容易嘛。

    這種主意傳到雍正帝耳朵裡,他險些冷笑出聲:簡直是春秋大夢!革職留任?留在任上讓他們有時間勒索百姓彌補欠款嗎?

    這是一國的朝廷,又不是家裡窮的揭不開鍋了,什麼破鍋爛盆子都要留著,哪怕漏了個洞都堅持繼續使用。還把他們留職查看?這就像家裡庫房有無數個雞毛撣子,還非得用幾個禿頭撣子,不但沒幾根毛沒法掃灰,反而撲啦啦掉雞毛,那要它們何用。

    偌大的土地上,難道還缺會做官的聰明人?

    反而是人夠多,缺的只是做官的位置罷了!

    或許那些科舉苦讀出身的士子,因非世家名門出身,有些官職是難以上手的,但事關民生上頭,他們做的說不定比‘何不食肉糜’的世家子更好。

    比如皇上曾經親手提拔的田文鏡。

    對這種歪主意皇上的態度就是:朕對涉事官員革頭不革職,現在可以滾了。

    且說這主意雖是八爺想出來的,但八爺也學聰明瞭,也有敏感直覺,覺得只靠自己帶著這個想法跟皇上硬碰,容易英年早逝,於是這回他說服了隆科多跟他站在一起。

    隆科多家親戚多,牽扯多,他又素來愛跟人結交,愛個面子,覺得這不失為一個折中的法子。

    不但如此,八爺還將此事告訴了弘時,鼓動弘時在御前提出這個方案,為他皇阿瑪‘分憂’。

    弘時年輕,對廉親王又信任,再見皇阿瑪的好舅舅隆科多也贊同此事,就樂顛顛去了。

    弘時認認真真勸說:“皇阿瑪,這朝中有本事的臣子不多,便是有些瑕疵,也可留任啊。”

    皇上冷颼颼威脅:“朕並不缺臣子。”之後還盯著弘時:“朕不光不缺臣子,還不缺兒子!”

    若是換個皇子,比如康熙爺九龍奪嫡時代的任何一個皇子,必然都有敏感的政治嗅覺,知道皇阿瑪這是生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