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四木 作品

第49章 朕的錢

    但聽說有兩個已經把自己鬱悶死了。

    這就實在是可憐到沒辦法了,追封這東西,只有活人看個熱鬧罷了。

    所以這種非集體晉封,而是單獨提拔優秀幹部的機會,人人都很看重。

    姜恆當然也很看重,她最大的追求就是升職加薪啊。而且職場上向來有一句話,一步慢步步慢,提科級比人慢,往上處級就更慢,再往上……一般人也就往上不了了。

    姜恆心算了下自己入宮來的‘業績’,覺得這次晉封,應當能有自己。

    如果說原本有五成把握,那麼皇上讓她把小廚房收拾出來直接使用,那就是又添了三成的把握。

    但宮廷比職場更變幻莫測,誰都不能把話說死,姜恆準備就把自己當成姜八分,在正式晉封前,繼續低調的努力下。

    姜恆給自己定位八分,但宮裡旁人看她卻是十成的穩。

    從很久以前,皇上就讓人按照嬪位的份例給信貴人單獨發白蠟了,最近又剛給她開了小廚房,聽說另撥了一個久在膳房服侍的小太監過去負責燉湯。

    姜恆屬於沒有什麼懸疑的升職人員。其餘人的心都高高吊起,想要多表現一一。

    其中齊妃就很積極,也很恍然大悟:怪不得太后當日單獨把她叫了去呢,原來是有要提拔她的意思啊。

    也是,如今貴妃的位置空了出來,她也該往上走一步了。

    以往在皇后宮裡請安,齊妃總要坐在貴妃之下,現在可好了,貴妃降位成嬪,而且是沒有位份的年嬪。

    那齊妃這個有封號,有兒子,資歷也更深遠的齊妃,當然就是宮裡最貴重的妃嬪了。

    後宮抄查後的第一天,齊妃來承乾宮,就非常自覺自願地坐了原來貴妃的位置。

    現在,嬪妃要酌情晉封的消息傳出來,齊妃覺得這裡頭肯定要有自己一個!不能再重蹈當年的覆轍了!

    大清的妃嬪制度,與前朝略有不同。貴妃不是獨一份的,而是可以有兩位貴妃。

    齊妃久對年氏不滿也在這裡:你家族勢力大,你得寵,你是貴妃可以啊,但你能不能不要攔著皇上讓我也做貴妃啊。

    兩人在府裡同為側福晉,齊妃覺得自己能接受入宮同為貴妃。

    結果是年氏接受不了。

    貴妃就變成了年氏的獨家位份。

    齊妃當時背地裡哭出三大缸眼淚也白搭:那時候皇上眼裡真是隻有貴妃,再哭皇上也看不見,再鬧就連妃位都沒有。

    齊妃只好認了,她只能在類似於‘新人入宮拜見主位娘娘’等時刻請個病假,沉默地表達自己不願意落在貴妃之後的抗議。

    但現在不一樣了,皇上跟年氏走到了終點啊!

    齊妃覺得看到了自己的起點!她走向貴妃的起點。

    怎麼算都該到她了。

    弘時可是長子,今年已經十四歲了。

    皇家挑兒媳婦,沒有隨手一指著就完的。這兩年皇上肯定要著手給弘時挑福晉。等出了先帝三年,弘時正好大婚。

    一成婚,一封王,她這輩子一件大事就放下了。

    長子成婚這樣的大事前,將長子的額娘,加封為貴妃,這不是名正言順的嗎?

    齊妃怎麼想怎麼順理成章。

    更何況,說不定弘時不出宮封王呢……先帝爺的太子是住在毓慶宮沒出宮去的。齊妃每次想到‘儲位’這兩個字,就不自覺心口砰砰跳起來。每回去給太后請安,她混在妃嬪中間門,看著神情放鬆尊貴安閒坐在那裡的太后娘娘,不由就想著,或許將來也是我坐在那呢!

    然而齊妃不知道的是,皇上現在不想給弘時找媳婦,皇上想給弘時重新找個爹!

    =

    皇上這大半月不進後宮,不光是為了年氏把他送給宮女的事兒而生氣。

    更多是因為前朝真的有事。

    隨著會考府成立的時間門越久,工作越嫻熟,其‘審計局’的工作逐漸從京城輻射到了各地。

    國家,國家,國有時候跟家是一樣的。

    尤其是一些大家族,日常運轉的流程,其實就是國的縮影。

    這會子還沒有《紅樓夢》這本奇書問世,然姜恆記得裡面很多情節。其中有一章“烏莊頭年底到寧國府交租”被她當做‘古代肉食指南’來研究過——賈府光日用吃的豬肉就分‘暹豬、湯豬、龍豬、野豬、家臘豬’五種。

    可見甭管生產力多麼低下的年代,上層階級總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

    但此時姜恆想起的卻不是各色吃食,而是烏莊頭的哭窮。

    他作為管著寧國府田地的總莊頭,到了年底來交寧國府應有的糧食和銀子收入時,卻少交了一半。問就是遭了災,問就是一年裡半年不下雨,剩下半年雨不停,問就是天災人禍實在沒收成更沒錢。

    這是一個家族。

    放在一個國家何嘗不是這樣。

    各省的錢糧稅賦,很多都交不上來,每年年底交到京城皇帝手裡的只有哭訴艱難的摺子。

    在這個科學技術不足,信息傳遞緩慢,甚至隔了村子就言語不太通的年代,皇上坐在紫禁城裡,要想知道各地是否真的有災並不容易。

    既不能放過謊稱天災中飽私囊的地方府尹,又不能搞一刀切,逼所有地方都交足錢糧——一地若真有天災禍患,再不輕徭薄賦,百姓們真的一點活路都沒有了。

    因朝廷的官是走官制,官員來回調任,官員們要保住的是自己的烏紗帽,而不是這一地百姓的生活。如果京城非要力逼當地交足錢糧,官員大半會選擇重重苛派民間門。

    若是激起民憤民怨乃至揭竿而起,又是一場大事,且極損帝王名聲。

    坐在紫禁城的皇上,想知道一點地方的真相,分辨‘天災’的真假,真的很難。

    而雍正帝想出來一個最樸素也最實在的方法,那就是肝。

    朕親自來肝,朕帶頭來肝!

    一個地方,如果只有一個人能上密摺,那就是隻手遮天,如果有十個人能上密摺,大事被瞞報的風險就會大大降低,如果有一百人能上密摺,而且是彼此競爭的一百人,那皇上得到的消息絕對會迅速準確很多。

    當然,一人上密摺和一百人上密摺,皇上的工作量絕對不一樣。

    世上沒有輕鬆又有效的捷徑。

    做到這個位置上,皇上就準備肝到底的。

    除了在數量上肝,皇上在頻率上也肝了起來。

    大清審計局會考府成立後,皇上便改了每年年底清查上交錢糧稅賦的舊例——每年查一次,那豈不是給你一年的時間門做假賬。

    來,朕加加班,會考府加加班,每年不定期抽查各省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