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削麵加蛋 作品

第1616章 瑞典考察

    7月中旬,段雲和趙希友,以及瀋陽市市委辦公廳副主任劉東海在北京大飯店碰頭之後,隨即一起坐上飛機,前往了去瑞典考察的路途。

    段雲和趙希友是比較熟悉的,但卻是第1次和劉東海打交道,見面後,劉東海對段雲表現的也非常熱情,幾人在酒店最後一晚吃飯的時候,段雲和劉東海聊了很多的事情。

    劉東海在瀋陽市政府裡算是一個少壯派,年齡還不到40,為人精明能幹,而且據說他的父親是黑龍江抗戰的老紅軍,曾經擔任過某部隊的團長,家風比較嚴格,所以劉東海本人作風比較勤儉,由於工作出色,只用了10多年時間,就從一個黑龍江某某縣的辦事員,調任到了瀋陽市政府,做出了很多值得稱道的政績。

    而且讓段雲感到意外的是,這個劉東海外語水平很高,完全是他自學的,除了英語,俄語的水平也不錯,達到了完全可以和外國人無障礙交流的程度。

    在兩人見面之前,劉東海就對段雲的事蹟有了很多的瞭解,甚至以前在市委會議上,他還專門以段雲的天音集團為例,主張加大扶持瀋陽當地的民營企業發展,認為民營經濟將來會成為瀋陽經濟的一個支柱,在政府制定相關政策上,必須要有所傾斜。

    除此之外,劉東海還提出要對國營企業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對本市的一些重點國企進行“鬆綁”,允許他們實行承包制,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走市場化公司制的道路。

    能提出這樣的建議,是需要很大勇氣的,畢竟東北是全國的重工業基地,光瀋陽這邊,就有上百萬的國企職工,在這樣一個計劃體制根深蒂固的城市,敢於提出加大扶持民營企業的口號,這是要冒很大政治風險的。

    但實際上在90年代的時候,國企改革的呼聲是越來越高,很多地方國營企業的經營狀況與外部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國企改革走向新的方向。概括地講,這個時期國營企業產權改革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抓大放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