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削麵加蛋 作品

第1492章 跛腳的巨人

    段雲一直想招攬來的全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蘇聯以及其加盟共和國的科學家,也都是段雲想要吸納的目標之一。

    在後世很多人的印象中,蘇聯的產品“傻大黑粗”,重工業和軍事科技比較發達,然而民用的輕工業領域卻非常的差,幾乎沒有能拿得出手的民用產品。

    但實際上,重視教育和科技發展是蘇聯的一貫傳統,而且蘇聯的科技人才非常多。

    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來,科技的發展尤為受到蘇聯的重視,被當成是其經濟發展的“決定性戰略方向”和“首要的”“關鍵的”問題,為此採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蘇聯的科技隊伍迅速壯大,到80年代的時候,蘇聯擁有科技工作者143萬,約佔全世界科技工作者總數的14,其中80%從事自然科學研究,科研費用大量增加。

    80年代用於科技方面的支出,約佔國民收入的5%,蘇聯在全國內建立了龐大的研究機構,年均提供的發明創造約500多萬項,佔世界科研成果總數的13。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前蘇聯並沒有形成科技技術進步與經濟發展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與之相反的是,科技與經濟嚴重脫節,經濟上的成就與科技上的進步極不相稱,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沒有正確處理好基礎科學研究與應用科學研究之間的關係,前蘇聯在宇宙數學與力學,熱核聚變,量子電子學等許多基礎學科領域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在應用科研上則嚴重滯後。

    就像當年蘇聯從事的太空計劃,探月計劃,和美國形成了勢均力敵的局面,然而這些先進的太空科技並沒有成功轉化成為民用,而是成為了蘇聯當局用於“充門面”,與美國相互攀比的資本,很多工程就是個面子工程,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回報卻少之又少。

    另外一方面就是蘇聯的科研與國民經濟軍事化畸形化相適應,那些直接與軍事有關的尖端技術部門得到了優先發展,大量科技力量和成果集中在了熱核武器,激光,電子,導彈,原子能空間技術等尖端部門,而經濟領域上的民用工業和農業科技力量和成果卻明顯滯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