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 作品

第六十四章、嵩山來客

    學不思罔,思不學殆。

    今日閱南華經。

    南華經有失佚。

    讀史記時,可知南華經原本有十萬字,而嶽不群手中的南華經卻只有六萬五千多字。

    每每讀這南華經,嶽不群心思都會沉靜許多,而起次次都有新感悟。

    嶽不群喜歡這種感受。

    道家先賢之經典皆有精彩,其中思想讓嶽不群都不由心馳神往,恨不得回身過去,與他們……不對,是聽他們講道說法。

    先賢的智慧,年輕時都很難理解,待得年齡上去了,見識廣了,看待天地,看待人情事故,看待這星空,看待這毫釐尺寸,一應的想法念頭也都不再如青年時浮於表面。

    如此便是所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

    以現在看過去,再以過去看現在。

    至於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這重境界,嶽不群如今也只得悟了一些,他在大啟活到六十多的時候,死前倒是想透了些許。

    但凡是不是說想透便成的,得去做,這才是真個成了。

    想只是想,人人都會想,否則也不會有這看山水之論了。

    人人都覺得自己可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其實他真個是嗎?

    不見得。

    唯有見過,唯有真個有此體會,才是真的。

    話歸回來,此刻清晨,嶽不群是在華陰縣的華山別院中早讀。

    這華山別院本就是華山在華陰縣的產業,在華山派生變故時,別院也有人在照料,後來嶽不群下山後,這華山別院也就被嶽不群繼承了,如今成了他休憩之地。

    嶽不群重新下山已有一月,每隔三日才回山一次。

    將南華經翻閱一半,日頭上了些許高處,他住著的小庭院響起了敲門聲。

    “嶽師兄,有貴客至。”

    敲門的人是一直照料華山別院的外門弟子,名叫楚丁青,年三十,手上練了華山派的十三路華山劍法。

    此乃華山派入門劍法,“築基”之用。

    只是,如楚丁青這樣的外門弟子也只能習練這門劍法了,除非真個入山門,拜入朝陽峰,才有可能被授予華山派更深層次的劍法和內功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