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 作品

第158章 當年往事

    陶源繼續道:“我見過,親眼所見。

    “韓御使,你能想象得到嗎,百姓們把自家的孩子,送出去,換回別人家的孩子。

    “那些孩童,還沒有大人的膝蓋高,只轉眼的工夫,就變成了一鍋肉。

    “易子而食,對你而言,就只是書中的四個字而已,可你知道嗎,這四個字裡含著多少的人血,多少的冤魂!”

    陶夕瑩聞言,臉色煞白,腸胃也在一陣陣的翻騰。

    對她而言,易子而食也只是書中的四個字,她從未親眼目睹過這樣的慘景。

    韓隨默默地看著陶源,沒有接話。

    “我在晉州,看到太多這樣的慘像。心灰意冷之際,我遇見了陛下!

    “陛下對我說,世道可以改變,百姓們可以安居樂業,人們再不用易子而食。

    “只是,要想改變這世道,就必須得有人挺身而出,做出犧牲。

    “可能是犧牲我輩,也可能是犧牲下一輩、下兩輩,但不管要付出多大的犧牲,為了這個天下,為了天下的黎民百姓,都值得!”

    陶源的這番話,既是在對韓隨說,更是在對陶夕瑩說。

    背叛倒戈,害死岳丈滿門,害死結髮妻子,難道他不痛苦嗎?

    可是再苦、再疼,他也得咬緊牙忍著。

    既然選擇了這條路,他就必須得揹負起許多的苦難,許多的怨恨,還有許多的不理解。

    自己選的路,哪怕是跪著、爬著也要走完。

    看著好像一下子蒼老了好幾歲的陶源,李餘的心裡,既有心疼,也有感動。

    對於陶源的這番話,他也特別能理解。

    現代的中國,又何嘗不是經過幾代人的犧牲換來的?

    改變,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必須要有人站出來,做出流血和犧牲。

    倘若人人都不想流血,不想犧牲,都想指望著別人來拯救,那麼,中華文明早就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好在,數千年來,中國一直不缺像陶源這樣的有識之士,他們才是文明延續的脊樑。

    李餘暗暗吁了口氣。

    自己並沒有救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