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神狂想 作品

第一千九百五十五章泥火成器,文化興衰

  分為“發現”“泥火成器”“文化興衰”三組。

  “發現”部分追溯了甘省彩陶,於1923-1924年被瑞典學者安特生髮現的過程和意義。

  也敘述了我國考古學者在糾正安氏的誤判,以及完善甘省彩陶歷史序列中的貢獻。

  “泥火成器”部分,從科技史角度展示了陶器從製作陶坯、繪彩和燒製成品的過程,以及敷泥貼片和泥條盤築兩種製作方法。

  “文化興衰”部分以歷史敘事的方式,對不同階段、不同類型的甘省彩陶文化做了一個概要介紹。

  這裡面的一些代表作,都很有歷史意義。

  像是鯢魚紋瓶,鯢魚紋頭部為人臉形象,雙目原睜,張口露齒,身體彎曲扭轉,遍佈鱗片狀的網格紋,兩側飾爪形紋。

  這件作品形象寫實生動,具有鯢魚、人、蛇三者組合的特徵,有學者認為它可能是人首蛇身的伏羲形象。

  第二單元“筆畫與色調的奏鳴”,按照時代順序,介紹甘省彩陶各個文化的主要紋飾及演變規律。

  內容上分為“一抹紅彩”“從直線到曲線”“激流湧蕩”“紅黑彩與鋸齒紋”“圓形天地”“餘音綿綿”六組。

  “一抹紅彩”展示大地灣文化時期最早出現的彩陶特徵;

  “從直線到曲線”介紹仰韶文化時期,彩陶圖案由簡單搭配到複雜構圖的演變規律;

  由於馬家窯文化彩陶十分豐富,展覽將馬家窯早中晚三個時期分作三組來展示。

  “激流湧蕩”“紅黑彩與鋸齒紋”與“圓形天地”,分別展示馬家窯類型、半山類型和馬廠類型的彩陶群組。

  對這一時期的漩渦紋、網格紋、黑紅彩鋸齒紋、葫蘆網格紋、四大圓圈紋、回形紋等代表紋飾做拆分解讀。

  集中展示甘省彩陶,最輝煌階段藝術成就;

  進入青銅時代,彩陶數量減少,品質也有所下降。

  因此齊家、四壩、辛店、沙井這四個青銅時代文化的彩陶,歸為“餘音綿綿”一組按時間順序展示。

  各文化彩陶風格各異,特色鮮明。

  第三單元是“大自然的生命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