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神狂想 作品

第一千八百八十三章真偽古遺址


  如果不瞭解西方文明,看到這些建築肯定會感覺震撼。

  比如在黎巴嫩中部的貝卡谷地中,有座距今兩千年曆史的古羅馬遺址:“巴勒貝克神廟”。

  這座石頭神廟非常巨大,即使跟現代建築比,也算霸氣側漏了。

  它之所以稱之為“神奇”,是因為它有不少巨石非常沉重。

  如主殿“朱庇特神殿”的基石,最輕的也有800噸。

  在神殿裡面,其中有一塊叫“南方之石”的巨石,高4.26米,長21.3米,寬3.04米,重量更是達到了1240噸。

  其次是一塊叫“孕之石”的巨石,重達1100噸。

  在這些巨石下面還有較小的7塊巨石,每塊估計都有350噸重。

  不僅如此:神廟門口還有一塊1650噸的巨石。

  很多人對一千六百噸,八百噸,350噸這些數字沒有什麼概念。

  那麼舉個例子,在故宮保和殿後面,有一塊御路石,稱之為“雲龍石雕”。

  它長16.57米,重約250噸。

  當年為了把它從70公里外的房山運到了城裡,使用的是灑水結冰,再在冰橇前方再次灑水,使冰面上形成水膜。

  這樣才能以最小摩擦力的狀態下,一寸寸的拖行。

  據明朝史料《兩宮鼎建記》記載,西元1420年,我國古人為了運輸這塊巨石,動用了2萬民夫。

  其中還使用了1800頭騾子(累死無數),200輛16輪大車。

  最後花費了十一萬兩白銀……中西方對比一番,感覺明朝弱爆了?

  但500年前的明朝,其技術條件和財力,真的不如兩千年前的古羅馬人嗎?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妨瞭解一下“馬挽具”歷史:

  在公元8世紀前,西方駕馭馬匹的惟一手段是“喉-肚帶挽具”。

  這種方法有一個很大的弊病,皮帶特別容易勒住馬的咽喉。

  馬用力越大,皮帶會將咽喉勒得越緊,結果自然會使馬窒息。

  這種現象在騎兵作戰時,表現得更明顯。

  不論馬和騎手多麼好,遠距離騎馬都會遇到嚴重的障礙。

  而劣馬則不僅容易疲勞,而且會悶塞至半死。

  直到6世紀,隨著匈奴人入侵匈牙利,“胸帶挽具”這一先進的馬挽具,才由中亞傳入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