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神狂想 作品

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重獲新生


  制瓷所需要的泥料,都是山上運下來的,這個材料價格並不高,這是龍泉的自然資源。

  山上運下來的泥土,並不是這樣就可以用的,要經過清洗。

  這個清洗過程,無非就是過濾掉其中的雜質。

  為了減少其中鐵含量,都要用大磁鐵來吸掉顆粒狀的鐵質;

  釉是紫金土自然髮色,現在很純正的紫金土已經很少了。

  有了合格的泥土,製作了合格的素胚,就可以開始進窯燒製第一次。

  將木柴備好,點燃窯火,一時煙霧蒸騰。

  已經建起來一年多的窯爐,遠望似一條長龍,因此古窯又稱“龍窯”。

  就是這種柴窯,傳承著龍泉青瓷傳統燒製方法。

  陳文哲現在用的這座窯口,是經過他的設計之後,複製出來的古龍。

  在古代,這種窯口之內的窯火不斷的話,每年才能兩燒。

  所以,古代的柴窯燒製成本,才會那麼高。

  當然,到了清代,特別是清咸豐元年,這種龍窯已經發展的很完善,最主要的是一次燒製數量很大。

  在那個時期,一座龍窯有可能朝三十多米,共分二十多個室,一次可燒1萬餘件。

  高嶺土經粉碎淘洗之後,練泥成型,再歷修坯、裝飾、素燒、上釉等多道工序,方可放入匣缽中裝窯。

  在龍窯內,用木柴燒足一天一夜後再冷卻三天三夜,才能大功告成。

  燒窯時,匠人一刻也不能鬆懈。

  他們要和窯工們一起,晝夜守在龍窯兩邊,觀察火焰的顏色,並通過每室兩邊的投柴孔增補柴火。

  直到溫度達到1300攝氏度——那是燒出上好青釉色的溫度。

  得益於龍泉得天獨厚的礦石和高嶺土,才能燒製出龍泉青瓷那溫潤如玉的手感。

  而要做到這一點,除了原料之外,火候的把控更為重要。

  特別是溫度,控溫稍有不慎,便會變形和產生色差。

  即便經驗老到,時時刻刻蹲守在窯前,最終的成品率依舊不過1/10。

  這是土與火的結合,人工很難掌控,所以好作品可遇而不可求。

  當然,話雖如此,陳文哲依然堅持傳承古法燒製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