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神狂想 作品

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最具特色標準器


  明代的龍泉窯瓷器,紋飾有人物故事及花托吉字、福、壽、金玉滿堂等字。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龍泉窯瓷器的器底十分有特點,而且各個朝代都不同。

  比如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採用圈足內放墊餅墊燒,足端無釉.碗、盤底較厚,與此裝燒方法有關;

  北宋早期用託珠墊燒,器底留有託珠痕;

  元代中期以後採用盂形墊具,器物外底中間一圈刮釉,中心有釉,似澀圈;

  南宋晚期至元中期採用墊餅托住整個器足墊燒,足端無釉,普遍為硃砂底;

  明代又恢復圈足內放墊餅墊燒,外底無釉。

  從造型上看,要掌握不同時代的典型器物,以及同一器物在不同時代的造型特點。

  以鬲式爐為例,這種造型在宋代較為常見。

  宋代爐一般較矮,輪廓鮮明,板沿口外伸,束腰,腹部突出,三足緊收,廓線起伏明顯,整體造型優美細膩。

  而明代的同類爐整體造型較呆板,廓線不夠流暢。

  從細部看,宋代爐器足底部較圓,而明代爐器足較平呈蹄形。

  從胎體上看,宋代龍泉窯器物胎土顏色,為白中泛灰。

  底足露胎處可以看到桔紅色窯紅,胎體適中。

  較元、明時期的胎體,要輕薄得多。

  明代龍泉瓷胎體厚重,胎色灰黃,底足露胎處顯現赭褐色窯紅。

  從釉色上看,典型的宋代龍泉瓷釉層較厚。

  釉色青翠,光澤柔和,釉層中有氣泡,分佈大且稀。ζΘν荳看書

  明代龍泉瓷釉層比較薄,玻璃化程度高,透明度好,表面光澤強。

  釉色或綠中帶棕,接近艾綠,或黃中帶灰,二者都很不悅目。

  從紋飾看,宋代龍泉窯器物純以釉色取勝,紋飾裝飾極少。

  即便有紋飾,也多是刻花裝飾輔以篦點和劃紋,以及波浪、雲紋、蕉葉等圖桉。

  構圖極為簡練,手法生動。

  而明代器物上的紋飾,裝飾較為繁複,圖桉帶有了明顯的象徵意義,是明代龍泉窯器物比較常見的裝飾手法。

  由於龍泉窯瓷器燒製的時間長,跨越的時代多,所以流傳到現在的傳世作品也比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