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神狂想 作品

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以刀代筆繪大千

  而且燒造的難度很大,特別是康熙時期的缸豆紅釉,到了雍正時期已經失去了配方難以燒製出來。

  而在民國時期的彷品,已經出現在市場了,達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

  郎窯紅瓷器也是康熙時期的品種,到了晚清和民國時期,市面上出現的彷品已經真假難辨了。

  還有各色青花,由於國門開放,各種原材料更加容易購買。

  所以,民國時期的鈷料進口便宜,因此青花瓷遍地開花。

  主要彷制的青花瓷,是明末清初的產品。

  在造型、畫工、呈色上幾乎相近。

  彩繪瓷器彷制的,也主要也是明末清初的作品。

  但是,這些作品多數流傳到海外。

  在造型、畫工上,這些作品倒是承繼了前朝的神韻。

  粉彩和琺琅彩瓷也有大量的彷製品,畫匠都是官窯內的高手。

  所以繪畫精細,生動靈巧,在鑑定時候要對比真品分辨年代。

  就是因為有高手參與,所以民國的琺琅彩瓷,只要遇到了也不能放過。

  因為敢做琺琅彩的,應該都是高手。

  至於不是高手的作品,你一看就能看出來,因為就沒法看。

  琺琅彩到什麼時候也是高端瓷器,李金鯉當然買不到。

  不過,他倒是買到了一件刻瓷。

  刻瓷藝術是一種傳統手工藝術,秦漢時便有剝鑿瓷釉的方法,稱為“剝玉”。

  從魏晉開始,隨著陶瓷業的發展,大量精美瓷器出現。

  帝王、官宦和一些文人墨客在玩賞瓷器之餘,很想把詠詩題文的墨跡留存於其上,以便永久保存。

  於是當時的藝人們便在施釉前的瓷坯上,用直刀單線刻出詩文書畫的輪廓,這便形成了最初的瓷刻。

  宋代定窯瓷器的裝飾,就是在瓷坯上刻出花紋後施釉燒製的典型代表。

  真正的刻瓷,也就是在瓷釉上凋刻,是從清初開始的。

  據記載,清初,在民間開始有了專門從事刻瓷的行當。

  但大多以平刻為主,點線構圖等藝術表現力顯得單調、平實,並沒太多引起世人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