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神狂想 作品

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定州讓巧薄,邛邑鬥輕堅


  像是提樑杯和省油燈,戴開林先生在《川蜀古陶瓷提樑器鑑賞》就有提到。

  “在浩如煙海,豐富多彩的川蜀古代陶瓷中,有許多造型奇特,構思巧妙,匠心別具而特有的器型,如唐宋以邛窯為代表的窯口生產的各式提樑器,其中包括提樑罐、提樑壺和提樑杯。”

  提樑杯的產生與注子一樣,應該與當時的鬥茶之風盛行有關。

  至於省油燈,陸游的《老學庵筆記》和《齋居記事》中都有記載。

  “宋文安集中有省油燈盞詩……一端作小竅,注清冷水於其中,每夕一易之。尋常盞為火所灼而燥,故速幹,此獨不然,其省油幾半。”

  《景鎮陶瓷詞典》也說:“省油燈,一種節能的油燈,唐代川蜀邛崍窯創燒。”

  可見省油燈當為“節能減排”的最早範例。

  唐代瓷器以單色,主要是青瓷、白瓷為主,也有裝飾手法更富變化的越窯“秘色瓷”。

  但在低溫陶器上卻交錯使用白、黃、綠及藍、褐、赭等豔麗的色彩,斑駁淋漓,變化多姿。

  這種在一件陶器上,使用三種以上色彩的作法,在安陽北齊範粹墓、py李雲基墓即有出土。

  但唐時的“三彩”更為明豔富麗、光潔瑩潤,被稱為“唐三彩”。

  這種釉彩及施釉方法,對海外陶瓷藝術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

  特別是霓虹和朝韓就是在吸收、融合“唐三彩”的基礎上,成功地創制了“奈良三彩”和“新羅三彩”

  邛窯和其它窯口一樣,其釉彩及裝飾手法,同樣具有唐時華麗而典雅的審美傾向與趣味。

  】

  但又自有發展的“節奏”與特點。

  大約在2007年的時候,文物和公安部門,因舉報追回一件從建築工地違法購買的唐代褐綠雙彩卷草紋缽。

  其典雅的造型紋飾,與精美的釉下雙彩,實屬邛窯的經典之作。

  雖然釉下彩早在兩晉時期的越窯就已出現,但邛窯卻於兼收幷蓄中,最早創制釉下雙彩技術。

  這讓這座窯口,成為唐代邛窯器生產最為突出的成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