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神狂想 作品

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青花散暈的不同,只要懂行,還是很容易辨別的。

  元代與明代早期,青花色料中會含有較多鈣。

  這使反應層上鈣長石晶體,發育得特別好。

  所以才會讓反應層附近釉的高溫粘度降低,流動性提高。

  因而有利於色料,從著色區向非著色區擴散,從而造成暈散現象。

  反之,明晚期與清代青花卻沒有。

  在青花的鑑定過程中,從青花的暈散與否,不僅能看出,不同的青花製作工藝與不同的青花色料,還可初步識別青花的大致年代。

  這東西陳文哲熟的不能再熟,所以稍微注意一下,就一掠而過。

  他還記得,此時做的不是元青花,而是黃釉瓷器。

  相比鬥彩,成化的黃釉,肯定不如弘治。

  但是,弘治黃釉卻也是繼承自成化時期。

  所以,只要仿出了弘治經典黃釉瓷器,那麼再仿製成化黃釉,就絕對沒問題。

  當然,不管是哪一個朝代,只要是官窯器,都不是那麼好仿製的。

  像是弘治官窯,它之所以出名,肯定是有其特點的。

  只不過,他們也算是一脈相傳,自然也有其共同點。

  比如弘治朝瓷器在造型、紋飾風格與成化比較接近,素有“成弘”不分之說。

  而稍有變化的是,弘治的琢器器型種類比成化較為豐富。

  在弘治時期,出現獸耳瓶、葫蘆瓶等新器。

  這些新器型造型敦厚,不及成化器精巧。

  像成化那樣薄胎小件器物,已大為減少,工藝也不如成化講究。

  但弘治官窯的傑出代表——黃釉和黃釉青花器,堪稱明代瓷器中最著名的顏色釉品種。

  明弘治時的黃釉燒造,達到了低溫黃釉歷史上的最高水平。

  而且弘治澆黃瓷器,是專為宮廷燒造的器種。

  無論大小器物,無一不精。

  所以弘治瓷器,才會成為明朝六大名貴器種之一。

  這六大名貴器種分別是洪武釉裡紅、永樂甜白、永宣青花、宣德五彩、成化鬥彩、弘治澆黃。

  從燒造工藝、燒造器型,還是燒造數量看,均為明代黃釉器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