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神狂想 作品

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大雨滂沱,血流漂杵

    言片語,其實就能瞭解當時戰爭的殘酷。

    像是《孟子·盡心下》載:“孟子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者無敵於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如何其血流漂杵也?’”

    孟子的本意是駁斥《武成》篇的錯失,但卻意外地為後人保留了一句早已散佚的《尚書·武成》篇的佚文“血流漂杵”。筆趣庫

    《武成》記載的牧野之戰,並非兵不血刃,並非平和優雅。

    而是經過了極其殘酷的廝殺,最終導致血流遍地,甚至能將木杵漂起來。

    對應《逸周書·世俘》篇的記載,武王伐紂之戰“執失惡臣百人”。

    “馘磿億有十萬七千七百七十有九,俘人三億萬有二百三十”。

    這說明,俘虜的商朝大臣就有百人。

    其他俘虜三億萬有二百三十,斬殺億有十萬七千七百七十有九。

    俘虜和斬殺的人,如此之多,與“血流漂杵”的記載正可以相互對應。

    當然,這裡肯定有誇張的成分,這一點跟阿三那邊記載的歷史相似。

    只不過,我們的祖上還是不敢想、不敢幹,誇張的太輕了。

    人家阿三那邊,一次戰爭,動不動就幾千萬人參戰,甚至一次能殺幾十億人。

    可惜《武成》早已散佚,我們今天已經無法看到這篇珍貴的歷史文獻,不知道真實的歷史到底是什麼樣。

    當然,雖然我們看不到,但古人是看到過的。

    東漢時《武成》尚未散佚,王充就讀過《武成》,並做出了十分精當的評論。

    “察《武成》之篇,牧野之戰血流漂杵,赤地千里。由此言之,周之取殷,與漢秦一實也,而云取殷易,兵不血刃,美武王之德,增益其實也。”

    改朝換代,往往伴隨著大規模戰爭。

    大規模戰爭,意味著大規模殺傷,古今一理。

    應當說武王滅商也是如此,只不過因為後世出於政治目的而不斷神化,才出現了兵不血刃就改朝換代的敘事體系。

    可是如果我們再深入思考,就會產生“否定之否定

    ”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