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神狂想 作品

第一千零八十五章綠即是藍

    真正的孔雀綠釉是一種以銅為著色劑的低溫色釉。

    起源於宋、元民窯,最早見於宋磁州窯。

    明成化時,景鎮窯燒製成熟。

    燒製方法有二,一是以素胎直接掛釉燒製,釉面易開片剝落;

    第二種方法是在白釉器上罩釉燒成,釉面剝落者少。

    但是由於初期採用坯上直接掛釉,入窯低溫一次燒成,因此製品較粗,釉面也易開片剝落。

    直至明初建立官窯制度,孔雀綠釉燒製進入嶄新階段。

    燒製工藝說起來也不難,一般是於成形素胎之上,先施白釉,入窯高溫燒製,再在白釉上罩孔雀綠釉,經二次低溫燒就,釉面呈色亮麗,剝釉者少見。

    當然,這已經是對於工匠技藝要求頗高。

    清人佚名著《南窯筆記》曰:“法藍、法翠二色,舊惟成窯有,翡翠最佳。”

    也就是說,清代之人也認為,孔雀綠釉在明代始燒於成化年間。

    但從傳世品和出土物看,宣德時已有燒造,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各朝均延續燒造。

    當然,孔雀綠釉頗似孔雀羽毛上的綠色,也印證了藍即是綠,綠即是藍的玄學,而真正的孔雀綠釉,就有這種令人驚豔的美麗!

    在這一點上,燒製之時就一定要注意,因為一個不好,你燒製孔雀綠,卻燒成了孔雀藍。

    當然,孔雀綠的出現,肯定是因孔雀藍。

    當時燒製孔雀藍瓷器,一個不小心,卻燒製出了孔雀綠,世事就是這麼離奇。

    孔雀綠釉色有深淺兩種:深者色蔥綠,釉色鮮明豔麗;

    淺者主要在彩釉中配合使用,如茄皮紫等釉器,常加上孔雀綠。

    若將孔雀綠敷蓋於青花上,則青花色調變黑。

    清代景鎮燒製的孔雀綠釉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它在外觀上有三個重要特徵。

    第一個重要特徵是釉色青翠亮麗,在華夏古代陶瓷釉中極為少見。

    華夏古代以銅著色的綠色釉彩品種很多,例如唐三彩、邛崍窯以及沙長窯的綠色釉彩等。

    它們的色調各不相同,但沒有一個能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