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神狂想 作品

第五百九十七章全套工藝

    這隻絞胎瓷小碗,直唇口微斂,外壁口沿下方一圈微束,斜弧壁,深腹,底承淺窄隱圈足,內壁斜削,足心微凸不平。

    小碗以深、淺色胎泥相攪合後,拉坯成型,通體呈現幾何紋,如羽如波,細密繁複,富於動感與延展性,裝飾效果極強。

    裹足通施透明釉,釉面半木光,足底經刮削後澀胎。

    胎體厚,入手沉。

    由於高溫下不同色泥收縮率不同,其製成的胎容易開裂,因此成品率低,工藝要求高,但這隻小碗整體品相良好,實在難得。

    紋路,更加像是流水紋,而流水紋看的時間長了,也就那樣。

    只不過,那深入泥胎之中的流水紋,自然、絕無相同的紋理,這還是讓陳文哲感覺新奇。

    他感覺,這件小碗不是唐代的,因為唐代的時候,這樣的工藝水平,他們還達不到。

    絞胎陶瓷製作技術,是唐代之時當陽峪獨特的工藝技術之一。

    當陽峪的絞胎瓷,最早出現在唐代,那時的絞胎技術尚不成熟,多數絞胎的紋理則以亂紋、回紋為主,在瓷或陶的表面進行絞胎。

    所施的釉色,多以低溫黃鼬、綠釉為多見、瓷胎白較差。

    到了北宋時期,當陽峪的絞胎技術已十分成熟,絞胎技術有了快速發展,工藝更趨成熟,瓷胎的白度有了很大提高,紋路技術也更加完美,而且表裡如一。筆趣庫

    比如眼前的小碗,瓷胎白度就很好,還有流水紋,深入胎內,十分自然,更是表裡如一。

    這樣的工藝,唐代達不到。

    絞胎是陶瓷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結合,它將形式美,在瓷胎裝飾方面,推向極至。

    它利用陶瓷顏色的色彩,通過了作者的精心構思,進行揉合、排列和白泥或其它色泥,繼成的紋理或圖案,出現的亦真亦幻的藝術感染力,令人賞心悅目。

    眼前這隻小碗雖小,也沒有留款,留字,但是,它的工藝卻十分不簡單。

    沒有多少猶豫,陳文哲啟動了回溯技能。

    只是一看其上浮現的畫面,陳文哲就鬆了口氣,因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