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神狂想 作品

第四百四十三章一次性榨乾

    那個時代,元代工匠在繼承末各式餐具、茶具、酒具、花瓶、爐、盒、供具等器型的同時,創出了不少新器型。

    比如折腰碗、帶座花瓶、s耳花瓶、八方形梅瓶、玉壺春瓶、折沿菱花口大盤、高足碗、荷葉蓋大罐、楊桃形小罐、風首扁壺、鳳頭蓋瓶、扁圓執壺等,一大批頗具時代特色的新器型。

    其中就有以後的經典器型--玉壺春瓶。

    這個時候,陳文哲才知道,他手中的這件玉壺春瓶,也許是後世所有玉壺春瓶的老祖宗。

    因為它出現的時代,玉壺春瓶還沒有被認為是一種新器型,被正式創燒出來呢!

    不得不說,元代,我們一直認為的一段黑暗歷史時期,也是發明了很多技術的。

    有技術,陳文哲就樂意學習。

    繼續向下看,可惜,接下來卻沒有什麼收穫,因為玉壺春瓶走出了窯廠。

    看到這裡,這一次的回溯,應該是接近尾聲。

    這讓陳文哲有點感慨,不過,很快他就被一些畫面吸引。

    沒想到,在最後,他還能領略一下古代的絲綢之路。

    他跟隨那件玉壺春瓶,走出窯廠,走向西方。

    元王朝特別重視外貿,隨著海外貿易的日益發達,景瓷的外銷也隨之擴大。

    那時,內陸交通主要是沿著“絲綢之路”運輸瓷器。

    猶如珍寶、沉重易損的瓷器,從內地運到邊境,經疆進人中亞的沙漠和草原,然後翻山越嶺到波斯,再到地中海。

    相傳古人包裝運輸瓷器,有一套妙法,而這一次,陳文哲親眼看到了。

    那時的人們購買瓷器以後,先將每件器物納人砂土,及少許豆麥。

    重疊數十個,紮好縛成—體,置於溼地。

    然後朝上面灑水,使豆麥生芽,纏繞膠固,再將其扔於地上,不破損者才算合格。

    又從車上扔下數次,堅韌如故者才載運。

    因而,雖陸行萬里,卻安然無恙,但其賣價,卻比平常要貴十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