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溪仁 作品

第617章 俺家沒錢

    三個人順著馬路往回走,馬路邊上樹木稀疏的枝葉有點老年遲暮的感覺,給街景增添了幾分蕭瑟。

    “這會兒沒開業,等白天去買點他家的糕點拿回去也不錯,還是很有特色的,上過國宴,名氣大也好吃。”

    “那得挺貴吧?”

    “那就得看怎麼說了,我感覺還可以,物有所值。”

    價格貴不貴,那得分怎麼看,和後世一個小麵包張口就是十幾二十來說,這會兒的價格簡直不要太良心,而且貨真,那是一點假也沒有。

    這個年代的食品那真的是可以放心大膽的隨便吃,從材料到做工都沒得挑。後來不知道怎麼就成了全世界有害材料和添加劑的傾銷地,而且還有能人異士自己鑽研。

    “我就怕拿回去了,我爸懷疑我不是從申城買的,是拿冰城的東西糊弄他。”

    “你是不是傻?”小張拍了小於一下:“那盒上都有廠家和電話的,那還能作假?”

    “還有盒嗎?”

    這會兒的東西大部分都是散裝,買的時候用草紙一包,不管油不油的都是一樣,上面壓張紅紙用紙繩一紮,提著就能去串門了。

    也就是年節的時候,會有專門的紙盒包裝的糕點用來送禮,裡面裝著槽子糕和什錦點心什麼的,屬於流通性禮品。

    流通性禮品就是誰家也捨不得吃,都留著送禮,中秋收的過年送出去,今年收的明年送出去,吃不吃的不重要,主要是一份心意。

    有的家裡孩子趁大人不注意偷偷打開啃一口,帶著牙印兒就被送出去了,等到對方打開也不會在意,笑一笑就過去了。都明白是怎麼回事兒。

    其實大家心裡都有數,收到自己當初送出去的禮盒也並不意外,更不會打開。那東西一打開不是長滿綠毛就是硬的像石頭一樣。或者是綠色的石頭。

    “有禮盒的,那種鐵的,東西吃了盒子還能用。”

    “那行,那可以。”

    食品包裝這東西就是從申城開始推廣流行起來的,慢慢的別的省份也都跟著學習起來,到八十年代末,禮品盒食品盒已經是一個龐大的市場了,各種設計相當驚豔。

    江浙一帶在八十年代發家致富的手段其實就是紐扣(拉鍊),成衣(鞋襪)和包裝盒。

    鐵盒裝的食品在關外是最受歡迎的,東西吃完了鐵盒可以用來裝東西。但老六感覺主要是可以無限期的顯擺。就比如用中華煙的鐵盒裝菸葉子,怎麼感覺都比用口袋和飯盒裝牛逼。

    對屋老孫家大姐夫第一次登門給拿的兩桶中華煙,那鐵盒老孫頭用了十幾年,一直到他死那盒子還在。

    馬路上的人流和自行車漸漸稀少起來,這一大波白班工人算是過去了,馬路上開始出現車輛。正三輪,倒騎驢,卡車,公交,摩托。還有黃包車。

    這會兒不止申城,京城,羊城,津門,包括香港也到處都有黃包車存在,就是那種一個人拉著到處跑的人力出租,不過也有了人力三輪。

    這東西是小本子的東西,原來叫東洋車,後來被一個法國人引入了申城。這哥們一次性買

    筆趣庫

    了三百輛,開創了中華人力交通車的歷史,然後自己因此破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