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月 作品

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凱旋

    很驚訝,問道:“這是什麼時候製作的圖紙?”

    “這是卑職七年前製作的,當時的偽齊相國張孝純找到卑職,給我三百貫錢,託我繪製疏浚蔡河並拓寬的方案,偽齊也準備考慮用蔡河和潁水替代斷流的汴河,雖然是偽齊國所託,但這個方案卻利國利民,卑職就欣然接受了,帶著十幾名徒弟用整整一年時間,製作出了蔡河疏浚拓寬方案,繪製了一百多份圖紙,寫了數十萬字的工程細節說明,結果張孝純很遺憾告訴我,偽齊國無力負擔這麼大的工程,放棄了,這套圖紙和文字說明卑職一直保留到今天,沒想到今天發揮了作用。”

    “現在都是按照圖紙來施工的嗎?”

    “正是!比如像打木排樁,一般都只打單排,但這裡打單排肯定不行,汴梁地勢稍高,蓄積的河水向下有洩洪的壓力,木樁打淺了或者打少了,都會有潰堤的危險,所以我要求打三排樁,樁深至少要一丈。”

    陳慶點點頭又道:“如果從洛陽運輸物資到徐州,那就只能走洛水到黃河,再從黃河經過汴口進入汴水,再轉蔡河南下,是這樣嗎?”

    “殿下說得一點沒錯!”

    “那洛水和汴口那邊需要疏浚嗎?”

    張元朗搖搖頭,“那邊宣和年間疏浚過,是卑職負責的,走三千石的大船沒問題。”

    “說到三千石大船,我想到了黃河新道,張都監為什麼認為黃河新道不利於航行?”

    張元朗微微笑道:“殿下,一條河能否有航運價值,不在於河,而在於人,幾百年的航運形成了大量的經驗,所有航運人都知道這條河該怎麼走安全,那麼一條成熟的航道就出來了,百年後,黃河新道的水流和現在沒有什麼區別,但一定會有很多貨船在黃河新道中航行,這就是經驗積累出來的航道。”

    “我明白都監的意思了。”

    張元朗又道:“建炎三年卑職就去看過黃河改道了,先後去看過七次,基本沒有什麼變化,看我看來,它和鄭州段的黃河水流沒有什麼區別,為什麼都說船隻難靠岸,其實不是水的問題,而是岸的問題,河兩岸太平滑了,沒有形成足夠深的水灣,而碼頭就是需要這種水灣。”

    陳慶點點頭,這才是行家說得話,他又建議道:“等都監完成蔡河疏浚,再去天寶河看一看,那裡是

    關中航運的腸梗阻啊!如果能把它疏通,京兆和洛陽、汴梁之間的聯繫就能大大加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