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月 作品

第八百八十六章 調研(下)

    徵稅是個大問題,不是陳慶頭腦一發熱就答應了,但每年五百萬貫的缺口,必須要解決財源,不解決財政就要崩潰。

    當然,可以增加貨幣投放量,但這其實也是一種徵稅,徵鑄幣稅,歷朝歷代在財政入不敷出的情況下都這樣幹,甚至來不及得增加銅開採量,直接一當五,一當十的發行大錢,稀釋貨幣購買力,直接剝奪老百姓的財富。筆趣庫

    事實上,川陝每年也在投入新錢,而且每年投入的錢數量還不小,三十萬貫,與此同時,陳慶還用鑄造的新錢大量向金國和大宋購買物資,只是這種新錢量解決不了每年五百萬貫的財政缺口。

    陳慶也意識到,徵稅已經是勢在必行了,否則他僅靠四川路一地,支撐不起三十七萬軍隊。

    可就算徵稅,也要做很多調研,掌握大量數據,目前多少戶籍,年收入多少,糧食產量多少,收一成稅有什麼後果,收二成稅又有什麼後果?

    另外,收稅的方式也有不同,是直接收田稅、戶稅,還是委婉一點收間接稅,比如把鹽價從現在的每斤七十文,漲到每斤八十文,再加增加糖茶酒稅和商稅,五百萬貫的缺口勉強就能補上了。

    收間接稅還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百姓不反感,比如陳慶對境內遊牧民族收的羊稅就是間接稅,西夏是直接收羊稅,每年新生羊羔要上交兩成,令牧民們極為反感。

    但陳慶不直接收稅,所有新生羊羔都歸牧民所有,只是牧民每年需要向官府出售羊只和羊皮,價格要比市價底低一成,這一成的價格就是羊稅。

    大家都不是傻子,牧民也知道這是向官府間接交稅,可他們也願意,這樣對他們很方便,一是他們隨時可以出售,不用每年春秋兩次跑集市,一去就是十幾天,耗費很多盤纏,二是他們可以免受奸商的盤剝,更重要是心理上舒服,所有的羊羔都是自己的,只是出售時讓點利而已,牧民的感受就完全不一樣。

    所以相對而言,陳慶更傾向於徵間接稅,因為徵收直接稅涉及到一個政治信用問題,陳慶公開承諾過熙河路和陝西路免稅十年,現在還有四年才期滿,河東路倒是沒有承諾過,明年可以開徵。

    但是就算徵間接稅也會涉及到百姓的承受能力,不是想

    收就可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