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己 作品

第三百三十三章 遷都多喜

七月底的時候,汴梁城的菊花已經開放了。

郭默一行回到了汴梁皇宮,先去福寧宮見了太上皇趙擴,大半年沒見,老趙擴的身體和精神頭都挺足。

“小七啊,汴梁城一切都準備停當了,聽說中都城新的皇宮總進度也完成了一半,足夠日常使用的,你打算何時啟程啊?”

看到自己唯一的兒子,老趙擴總是那樣的慶幸和滿足,郭默卻聽出了其中的異樣。

“爹爹,您不跟著一起去中都城嗎?”

郭默小心地問道,生怕趙擴給出肯定的答桉。

“呵呵,小七啊,老爹我已經老了,在汴梁城住的也算是習慣,而且這裡距離太祖爺的陵寢也近便,我打算就留在這裡了。”

“年前我讓人去看過了風水,也為自己找了一塊不錯的位置,將來等老爹我百年之後,就麻煩小七把我送到那裡吧。”

在宋代之前,通常皇帝在即位後,就要著手準備修建自己的陵墓,像漢武帝不到二十歲就開始修茂陵,前後修了五十來年。

但宋代帝王生前不修、死後卻要求“七月之葬”,即從駕崩到埋藏不得超過七個月。

定鞏義為陵區本來意在遷都,但宋太祖的遷都構想遭到了臣下的一致反對,連弟弟趙光義都以“為政在德不在險、遷都耗費民力”的理由來勸阻,趙匡胤只能自己預言“不出百年,中原人民嘆也。”

北宋皇陵至少還是永久性安置,南宋皇陵只能是暫時性處置。

從南宋第一任皇帝宋高宗趙構開始,南宋帝王的陵墓集中營建在臨安東南一百三十里的攢宮山下。

“攢宮”為“攢積梓宮”之意,表示祖宗陵寢已淪於金人之手,南宋帝王死後只是在此暫留,等將來收復中原失地後再集體遷回鞏義的祖塋。

不管其他皇帝的陵寢會不會遷過來,趙擴自己卻提前讓人去做了風水勘探,不過也僅僅只是勘探而已,沒敢有任何要提前動工的意圖。

“爹爹,您如今才剛過六十歲,也算年富力強,且不可有此念想。”

“至於那些所謂的祖宗遺訓,如果爹爹覺得有哪些不合理的,可以一一提出來,由兒子來公佈廢除或修改。”

“罪責也好,非議也罷,別人要是有什麼不同的意見,儘管讓他們來跟兒子理論就是了。”

“畢竟,北還中原、歸於舊都是在您的領導下完成的,趁機更改一些舊制,我想應該沒有什麼人敢站出來指責的。”

現在的郭默,可以算是足夠的強勢,就算是出現了不同的聲音,那也影響不了大局。

無論是“皇城司”,還是御史臺,完全是在郭默的控制之下,離開了這兩個,想在全國範圍內掀起波瀾,可謂完全沒有可能性。

“小七,你的意思是,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去設計將來的陵寢?”

趙擴也有這樣的想法,可惜,固有的思維讓他也只是在心裡想想而已。

試問,誰願意死後在那裡停靈幾個月?

誰又願意自己的陵寢,是匆匆數十日修建而成的?

只是,宋朝的皇帝一向節儉,帝陵的規格也從宋太祖趙匡胤開始,就有了一定的限制。

而且,他們吸取了前人的教訓,認為富麗堂皇的皇陵只會吸引盜墓者的光顧,到時候弄的屍骨現天就不好了。

“爹爹,只要您自己樂意,想怎樣設計都行,就算是稍稍出格一些,也可以算在兒子的頭上,就算是兒子對您的孝敬吧。”

“明日兒子就草擬一道指令,先在‘內閣’討論一下,我想應當沒什麼問題的。”

郭默這可不是在盲目的自信,對於現在的大宋,跟十幾年前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了。

甚至可以說,只是名頭上依然保持了“宋”,實質上,內核已經不是宋的存在了。

那麼,更改一些舊的規章,也在所難免。

事實上,南宋的臣民,在法理和情感上將北宋、南宋視為一體,如今真的北進中原、還於汴梁了,南宋原有的勢力,也僅僅佔了朝中半數左右而已。

再說,這十來年,郭默的麾下,無論是在軍中,還是在地方,他施行的新政還少嗎?

果然,當郭默將關於帝陵修建的章程草桉提出之後,內閣中在汴梁城的幾位,連猶豫都沒猶豫一下,就全數通過了。

最終,由耶律楚材親自起草,兩日後就明發天下。

趙擴也第一時間接到了消息,高興之餘更是感慨萬千,自己的兒子真的太強勢了,這才是一代帝王的風采啊!

隨即,老趙擴就領著一位工部的侍郎和匠作監的大匠,還有欽天監的人,一行人浩浩蕩蕩地離開汴梁城,到鞏義皇陵去了。

郭默心裡明白,這是老爹故意為之,不想親眼見到眾臣遷都去中都城的情景。

屬於他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

八月初,風和日麗、晴空萬里。

盛大的遷都儀式之後,三公九卿、六部官吏、文武群臣,在一萬“虎賁軍”的護衛下,旗幟鮮明地向北而去。

其實,早在兩個月之前,中樞各部就紛紛派出了先行人員,前往中都城把各自衙門搭建了起來。

由於禮部尚書程珌和工部尚書趙建大,這三年半就一直待在中都城裡,因此,這兩個部委絕大多數的官員,早就在中都城裡辦公了。

過了黃河,河北大地、一路暢通。

從汴梁北上中都的馳道,也在數萬戰俘的努力下,早在兩個月前就已經徹底修繕完畢了。

南北雙向,可以同時並排跑下六輛馬車,如果是大軍過境,十列騎兵並行都能快速行進,互不干擾。

大名、恩州、河間、中都,一千三百多里地,一萬多人整整走了十五天,才看到中都城的南城門。

“此城門,今後就稱為‘永定門’吧——”

旁邊自有隨行的起居舍人,將郭默的話記錄了下來,以便於事後交給有司,按諭修正。

南城門外,早已接到消息的中都城內的一眾文武官員,在禮部尚書程珌和“靖難”軍都統制郭靖的率領下,一大早就候在了城門處。

原本他們是想出城三十里相迎的,被郭默給拒絕了,他可不想為了這些虛禮而興師動眾、勞民傷財。

郭默同“虎賁”軍在一起,騎在高頭大馬之上,而後宮眾人,則在黃蓉的率領下,走在隊伍的中間,唯獨長子郭逸跟在郭默的身後。

已經過了十一歲生日的郭逸,越來越有人君的風範,一抬手一投足,比郭默這個老爹講究多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

註定是郭默的繼承人,郭默已經私下裡,將祖傳的“太祖長拳”和“盤龍棍法”傳授給了郭逸,至於將來能夠達到什麼程度,就看郭逸他自己的造化和努力了。

“臣等恭迎陛下——”

今日遷都中都城,乃是大宋朝的頭等大事,黑壓壓跪倒了一片。

“眾卿平身——”

短短四個字,郭默似乎根本沒有大聲說話,卻讓城門內外數萬名臣民聽得清清楚楚的。

郭默今日騎在一匹神俊的白色戰馬上,渾身上下連一根雜毛都沒有,而郭默自己則穿了一套銀色的戰甲,猩猩紅的戰袍披在身後,隨風飄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