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己 作品

第二百七十六章 銀城公主

    石長老恭恭敬敬地說道。

    “永南王?.什麼?石長老,你方才說你們的永南王到了臨安?”

    老趙擴都驚得從龍椅上站了起來。

    自己親封的永南王?

    那還能有誰啊,就是那個叫安思默,自己給改成趙思默的孩子啊。

    算算也有五歲了吧?

    “官家,永南王就在‘大慶殿’外,如果方便的話,外臣現在就可以帶他上來。只是永南王年紀尚小,外臣擔心他君前失儀”

    “失什麼儀啊?快去,讓孩子過來——”

    老趙擴興奮異常,這也是自己的親孫子啊!

    雖然,在桃花島上,趙擴也不止一次抱過郭逸、郭襄和郭逍,但是,當祖父的誰又嫌孫子多呢?

    尤其是這位官家,自己親生九子,只有郭默一人存世,他巴不得郭默能多娶幾個媳婦兒,多給自己生幾個孫子、孫女呢。

    看到趙擴這麼興奮,石長老就放心了,親自來到“大慶殿”外。

    五歲多的趙思默正等在那裡,因為年齡小,由兩名宮女陪著在偏殿歇息。

    “少主,一會兒您過去會見到一位老人,穿一身紅袍的,你過去直接叫祖父就行,叫得越多他才會越高興。”

    石長老蹲下身子,不停地在趙思默耳邊囑咐著。

    小思默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從繡墩上站起來,還像模像樣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

    “大慶殿”上,官家趙擴等得有些不耐煩了,抱怨著這石長老怎麼去了這麼半天?

    “官家,您看,那不是來了嗎?”

    老太監看出了官家的煩躁,湊過來在耳邊輕輕地說道。

    果然,“大慶殿”的門口,再次出現石長老的身影,而在他的前邊正四平八穩地走著一個三尺多高的孩童。

    石長老一身苗族的裝扮,這孩子卻是穿著大宋的服飾,“大慶殿”上這麼多人,這孩子竟然絲毫沒有怯場。

    “像,真像,小七的孩子們,怎麼長得都跟他小時候一模一樣?”

    趙擴在上邊看到走進“大慶殿”的趙思默,嘴裡喃喃自語。

    老太監在旁邊聽了,卻撇了撇嘴,暗自腹誹。

    撇開郭襄那個小女娃,剩下的幾個男娃無論是郭逸,還是郭逍,以及面前這個趙思默,各有各的特點,怎麼就成了跟七爺一模一樣?

    “石長老說,我可以叫你祖父?——”

    小思默進了“大慶殿”,一直往前走,抬頭就看到了坐在龍椅上的趙擴。

    沒錯了,應該是這個老頭,大紅的衣服,就直接開口問道。

    “哈哈,當然,你當然可以叫我祖父。”

    趙思默奶聲奶氣的,說話的聲音有別於大宋的官話,也許是從小教他說大宋官話的人,也帶著濃郁的方言口音吧。

    趙擴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直接從臺階之上走下來,彎腰就把趙思默抱了起來。

    “眾卿,要是沒別的事情,就哪兒涼快哪兒待著吧——”

    “對了,薛卿、程卿你們幾個尚書,還有衛卿,你們一會兒來福寧宮找一下朕,哈哈哈——”

    在眾目睽睽之下,趙擴竟然就這樣抱著小思默,從側門離開了“大慶殿”,到後宮去了。

    “石長老,你先在宮門外等著吧,一會兒老程幫你問問,看官家是怎麼一個章程。”

    這石長老還沒說來臨安的目的呢,剛把趙思默帶進來,就直接被官家抱走了,他總不能也跟進去吧?

    等薛極、程珌、胡榘、孟宗政、衛涇和宋慈等人到達福寧宮的時候,趙擴已經在小思默的面前,擺滿了各種宮廷糕點,還晾上了一盞酸梅湯。

    宋慈是這裡邊資格最淺的,不過刑部尚書趙汝述,這幾年遠在洛陽燕王府,宋慈倒是成了刑部真正的主事之人。

    見到眾人都進來了,趙擴才戀戀不捨地,讓宮女將小思默和那些吃食一起移到偏殿。

    “老貨,讓御膳房再送幾碗冰鎮酸梅湯來——”

    這些都是自己,也是自己兒子的股肱之臣,細節上小恩小惠的事情,趙擴做起來早就駕輕就熟了。

    “程卿,老實交代今日大朝會的事情,是你一手安排的吧?”

    眾人坐下之後,趙擴先開口了。

    到底是做了那麼多年的官家,冷靜下來之後,其中的前因後果自然也就能分析個八九不離十。

    “嘿嘿,官家謬讚了,老程可不敢領這功勞。就算非要拉上老程,我也只是一個從犯,主犯是咱們薛大尚書。”

    好嘛,這個豬隊友,當著面就把人給賣了。

    “你啊你,朕明白你們的心思,無非是在給小七造勢罷了。”

    “不過,朕也有些問題想不明白,西夏這次的舉動有點兒大,他們這個太上皇可不是一個省油的燈。”

    “早年依附蒙古,遏制金國,後來跟蒙古發生齷齪了,就自己退了下來,讓自己兒子上位。”

    “卻讓自己兒子親近金國,而共同去對付蒙古。現在,金國眼看不行了,直接轉頭倒向了大宋。”

    “他來臨安,朕能理解,嫁個公主,朕也能理解,卻為何還要送一個銀州呢?”

    趙擴向眾人問話,但是眼睛卻盯著薛極,他知道如果有人能回答這個問題,此人非薛極莫屬。

    “官家,老臣以為西夏太上皇此舉,目的有三。”

    見到大家都看向自己,薛極也就不再藏拙。

    “哦,薛卿請說,願聞其詳。”

    “其一,西夏境內已經成為幾方勢力角逐的戰場,蒙古佔據三分之一,完顏康佔據四分之一。”

    “如今我大宋拿下了河東和關中,以燕王殿下的強勢,豈能不去西夏摻和一把?”

    “與其讓燕王武力奪取,不如直接送你一州之地,反正銀州就在燕王的兵鋒之下。”

    “其二,整個西夏的東部,從北向南,依次是蒙古、完顏康的勢力,再向南來就是這個銀州。”

    “可以說,銀州的北、東、南三面都不是西夏的勢力範圍,不說銀州是一塊飛地也差不了多少。”

    “將銀州送予燕王殿下,既能交好燕王,何嘗不是給完顏康和蒙古人引來一個競爭者?”

    “其三,也許是老朽想多了,說出來僅供官家和諸位參考。”

    “燕王殿下,咱們在坐的都知道他的真實身份,不會產生其他的想法,但是這位西夏太上皇則不然。”

    “他明知我大宋有太子在朝,卻如此大張旗鼓地交好燕王殿下,難道真的就沒有一絲邪念嗎?”

    “嘶——”

    薛極的話,讓福寧宮裡在座的眾人聽完,都有些毛骨悚然、不寒而慄。

    鬧半天,這送一個銀州這麼大的好事,恨不得就像是天上掉了個餡餅一樣,背後居然暗藏著這麼多殺機啊?

    “那個,老薛啊,會不會是你想多了啊?就西夏那個老不死的,他能有這麼好使的腦瓜子?”

    程珌就坐在薛極的旁邊,對薛極的智謀那也是一百個佩服的,只是聽他分析了這三點,總覺得也太邪乎了一些。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小七曾經說過一句話,如果你擔心一種不好的事情發生,那麼它就有很大的可能會發生。”

    聽完薛極的分析,趙擴也琢磨出味道來了。

    “哈哈,官家無需多慮,即便那位西夏的太上皇真的是這麼打算的,我們也無需為此煩憂。”

    “諸位不要忘記了,燕王殿下那是官家正兒八經的親生兒子,這就是咱們立於不敗之地最大的保障。”

    薛極這話說的沒錯,而且說的也夠委婉。

    除非官家趙擴真的去懷疑和猜忌自己這唯一的兒子,他要真去做那種自毀江山的事情,即便這福寧殿裡所有的人都是大神,都肝腦塗地也無濟於事。

    “好,此事就這麼定了,‘銀城公主’?西夏此次也算是賠了夫人又丟城啊。”

    “三日之後,老程以你禮部的名義給西夏的使者回復吧。”

    “我希望此事暫時不要告訴小七,你們都知道他的秉性,事先讓他知道了,他未必會應承此婚事。”

    知子莫若父,這幾年下來,趙擴還是對郭默有些瞭解的。

    趙擴的這個決議,竟然贏得了在座所有人的一致贊同。

    遠在銀州的郭默,做夢也沒想到,自己就這樣被一群老頭子給包辦了一場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