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己 作品

第二百一十八章 大白天下

    “哈哈哈——”

    莊嚴的“大慶殿”上,官家趙擴卻在放肆地大笑著。

    完全放棄了往日的矜持,手持一封奏報,在龍椅前踱來踱去。

    這是通過“皇城司”遞上來的奏報,而正常的軍報,估計還在來臨安的路上。

    其實,昨日晚間趙擴就已經拿到奏報了,甚至不顧老太監的勸阻,大晚上的連幹了三碗“桃花釀”。

    “眾卿,可是在想朕為何如此失態嗎?”

    趙擴居高臨下,從一個個文武大臣的臉上掃過去。

    “老貨,你來把這封奏報,給諸位大人念念。”

    趙擴見沒人搭茬,有些小小的失落,順手把奏報遞給了旁邊的老太監。

    對於奏報的內容,老太監自然早已瞭然於心。

    不慌不忙地打開了奏報,用他那獨特的嗓音,抑揚頓挫地讀了起來。

    “大慶殿”裡,靜悄悄的,除了老太監的聲音,就連往日裡偶爾響起的呼嚕聲都收斂了很多。

    原來,這是“敦武軍”孟共親自手書的奏報,而寫奏報的地點居然是金國的河南府府衙所在地,洛陽。

    從“燕王”殿下軍令的下達,到“敦武軍”、“靖難軍”和“忠順軍”三軍三萬多人馬的調動,閃擊汝州,三日內全取其境。

    又趁著河南府不備,“靖難軍”都統制郭靖親率萬餘步騎,與丐幫眾人裡應外合,偷襲洛陽得手,河南府大部也落入大宋之手。

    奏報中,除了詳盡地介紹了戰鬥的經過,為相關有功將士請功之外,還奏請朝廷,早日派遣官員,署理汝州和河南府日常政務。

    並奏請朝廷,派遣一員大將,鎮守洛陽城。

    這個是應盡之請,畢竟洛陽不比其他城池,孟共不好自行安排人員鎮守。

    宋廷南遷之後,洛陽即淪落為一座普通的城市,而在百十年前的北宋,卻是貴為伴都的存在。

    如果說汴梁是北宋的政治中心,那麼洛陽無疑就是北宋的文化中心。

    因此,此次能夠拿下河南府,並駐軍洛陽城,有著極其重要的象徵意義,這也是為什麼官家趙擴欣喜若狂的原因。

    滿朝文武聽完奏報,也都傻眼了。

    其實在場之人,有些消息靈通之輩,已經獲悉“敦武軍”向汝州進兵的消息。

    既然樞密院和兵部都沒有發文,那就一定是那位神秘的“燕王”殿下,再次出手了。

    這樣的事情,這兩年發生的雖然不多,但也總有那麼幾次,眾文武也算見怪不怪了。

    令人沒想到的是,出兵的結局竟然這樣的轟動。

    按奏報所言,總共出兵不到十天,出兵數僅三萬餘,傷亡也不到兩千人,這簡直就是奇蹟啊。

    就連最喜歡找茬的御史們,這次也沒人跳出來炸刺,他們對於上次的“左耳事件”,依然記憶猶新。

    “天佑大宋,老臣為官家賀——”

    禮部尚書程珌,率先清醒過來,出班向著趙擴拱手致意。

    有他這麼一帶頭,一時間“大慶殿”裡響起了此起彼伏的朝賀聲,就連史彌遠也不得不出班奏告,請求官家重賞有功將士。

    實際上,他內心裡除了震驚,更是深深的不甘,為什麼這些屢建功績的軍隊,不是自己的人呢?

    不行,要加快拉攏郭默的節奏了!

    莫愁這丫頭,這麼長時間,也不知道跑哪裡去了,難道自己需要再找一個美女嗎?

    郭默呢?貌似也好久沒見到這小子了。

    這次,如此露臉的事情,居然也沒有這小子的參與......

    眾人都在爭相慶賀的時候,咱們這位大宋朝的百官之首,又一次在大朝會上,神遊天外了。

    哎,不對,為什麼要說“又”?

    “論功行賞的事情,咱們稍後再說,眼下還是先確定一下這鎮守洛陽的人選吧。”

    “洛陽城的重要性,就無需朕多做贅述了。此次能夠一舉而下,除了‘燕王’調度有方,眾將士三軍用命之外,其實有很大的僥倖程度。”

    “朕想著金國人未必肯善罷甘休,因此洛陽城,乃至於河南府,甚至汝州,都要派遣得力的官員和將領赴任。”

    “不知眾卿可有合適的人選推薦嗎?”

    趙擴的話音剛落,從西側武將中走出一人。

    “啟稟官家,老臣願領兵鎮守洛陽城——”

    一位五十多歲的老將,鬚髮皆已花白,聲音卻極為洪亮。

    出班之人,正是現任的兵部侍郎,曾經的“忠順軍”都統制孟宗政。

    見到是孟宗政出班奏告,趙擴心裡很是安慰。

    可是,他更清楚自己不能答應孟宗政。

    不是因為此人能力或忠心不行,而是郭默再三強調,不能讓老孟頭再去一線帶軍隊了。

    而且,朝廷中也確實需要,有這樣從軍中走出來的正直之臣。

    現在孟宗政擔任兵部侍郎,跟兵部尚書胡榘搭檔,整個兵部就算是重回官家之手了。

    “孟卿,你征戰半生,落得一身傷病,朕又豈能忍心讓你再赴前沿?還是將機會讓給年輕人吧,呵呵。”

    趙擴婉拒了孟宗政的請求,抬眼正好看見了吏部尚書薛極。

    “薛卿,你履職吏部多年,掌管大宋官員考核升遷,可有軍政皆通的年輕之輩,可知洛陽?”

    薛極見官家直接點名了,也不好再在旁邊看熱鬧。

    之前自己有過幾次走眼的時候,當時在推薦鄧州、唐州知府人選時,史彌遠一系都覺得地處邊界,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就自動放棄了。

    這次,“燕王”殿下指揮下的“敦武”等三軍,竟然又拿下了汝州和河南府。

    現在官家又要他推薦人選,這也本就是他分內之事,可是自己一系要找出一個軍政皆通之人,還是有難度的。

    那是去鎮守洛陽,不是讀過兩本兵書就能勝任的。

    他第一個想到的是兵部尚書胡榘,這個算是自己一系的人。

    特殊時期,以兵部尚書兼領洛陽也不是不可以。

    可是,剛剛官家連兵部侍郎孟宗政都給拒絕了,胡榘比孟宗政還大著幾個月呢。

    思索再三,發現在自己一系中,還真是找不到合適的,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官家,老臣還真有這麼一個人選,此人叫魏了翁,邛州蒲江人。”

    “歷任國子正、武學博士、試學士院,後歷知嘉興漢州、眉州、遂寧府、瀘州府、潼川府等地,今年年初,剛剛召為兵部郎中。”

    “以老臣看,此人有豐富的牧政一方的經歷,現又在職兵部,且剛過不惑之年,也算年富力強,可當大任。”

    這薛極關鍵時刻,還真有兩把刷子,大宋的整個官員資料都裝在他的肚子裡。

    “不錯,魏了翁此人,可當河南知府。”

    趙擴還真知道這人,更知道此人不算任何黨派,是一個純正的臣子。

    “魏了翁雖好,放在平時執掌河南府,完全沒有問題,現在是非常時期,恐怕他也力有未逮啊。”

    趙擴表達著自己的訴求,眼睛直勾勾地盯著薛極,好像期盼著他再推薦個人出來。

    老薛極無奈,只好再次出班。

    “還有一人,姓杜名杲,邵武城關人,出身官宦之家,其父杜穎。以蔭補起家,後入江、淮制置使幕府。”

    “嘉定十二年,率軍往援除州,解金人之圍。激戰中,面部被射中二箭,不但沒有下戰場,而且方寸不亂,沉著指揮戰鬥,極大地激勵了士氣,最終打退了金兵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