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生迷 作品

第141章 第一百四十一章

    這題他寫的十分順手,而後就看到了第二題,第二題是‘五六七九之經,其名何昉’。

    昉,也就是起始的意思。

    這道題翻譯過來,就是五經、六經、七經、九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又是如何分的?

    這題確實不簡單,因為時下科舉的考試書目就是四書五經。

    其他幾經,一般人都未聽說過,或者並未刻意地去記憶過。

    即便是穆二胖,平時閱讀量不低——勞不語的藏書,衛家崔家送到書院裡的書他都看過了,看到這題目都是卡住的。

    但如今他記憶力十分強悍,開始把過去幾年來所有看過的、聽到過的相關事項逐一回憶。

    九經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周禮》、《儀禮》、《禮記》、《左傳》、《公羊傳》、《穀梁傳》、《詩經》、《書經》、《易經》,另一種說法是《易經》、《詩經》、《書經》、《禮記》、《春秋》、《孝經》、《論語》、《孟子》、《周禮》。

    前頭的說法是唐朝官學裡頭的規定的,後者的說法則是宋朝官學裡規定的。

    而七經,歷來說法也不統一,東漢《一字石經》上寫的七經是《易》﹑《詩》﹑《書》﹑《儀禮》﹑《春秋》﹑《公羊》﹑《論語》。《後漢書》上有寫七經是《詩》﹑《書》﹑《禮》﹑《樂》﹑《易》﹑《春秋》﹑《論語》,宋朝時則是《書》﹑《詩》﹑《周禮》﹑《儀禮》﹑《禮記》﹑《公羊》﹑《論語》……

    絞盡腦汁,穆二胖總算是回憶完了七經和九經的相關內容。只剩下六經。

    他突然想到了一樁事兒——

    那會子還是三年前書院大比之前,勞不語聽著衛奚彈琴,感嘆道:“小奚這琴確實談的不錯,可惜先秦時期的《樂》,也就是樂經,並沒有形成文字,漢代之後所以漸漸失傳,六經遂變成了如今的五經。不然若是那部經流傳下來,小奚在這上頭的造詣肯定不低。”

    於是穆二胖就寫下,漢代以前,先秦時期便是‘六經’,分別是《詩》《書》《禮》《易》《樂》《春秋》,《樂》因是音律之書,漸漸失傳,六經便成為了五經。

    只這一道題,他一邊回想一邊組織語言,就寫了一天一夜。

    到了府試最後一天的中午,穆二胖總算是答完了卷。

    檢查過後,他呼出一口長氣,卸下了壓在心口上的大石,頓覺自己腦仁針扎似的疼,背後也有些發寒,他生怕自己暈在考場裡,便也顧不上掩藏鋒芒,趕緊交卷。

    而考場外沈翠也焦心不已,早早地等在了外頭。因為穆二胖的體質在最後一場考試中明顯下滑,狀態也變成了思慮過重。

    作者有話要說:原題為‘五六七九十一十三之經,其名何眆’

    不過是殿試的題,這邊只是府試,所以簡化了一下

    …………

    感謝在2022-05-2019:39:04~2022-05-2113:02:19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簡林儋、20931598、郵箱混亂是個悲劇30瓶;紅鳳凰粉鳳凰紅粉鳳凰20瓶;萸、青瞳、陳其殷、№→楛冪、想吃糖、離音mm10瓶;努努府右街5瓶;lkk3瓶;帶翼的泡泡莖、33808584、看到我請叫我去寫作業、多肉小芋圓、槐夏、檸檬一封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