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888章 解放加拿大(五)

  所以,我認為羅斯福政府必須持續向加拿大派遣軍隊。我們就可以持續對美國進行打擊。”

  這樣的判斷已經是戰略層面的判斷。由於是對於未來的預測,想被政治局的同志接受的話,就必須承擔政治責任。

  何銳的地位之所以極為穩定,就是因為何銳在一次次戰略判斷中頂住壓力,執行了何銳堅定主張的戰略判斷。那些戰略判斷其實並不被同志們完全接受,但是之後發生的事情正如何銳在事前描述的那樣,何銳的戰略被證明是科學與現實的,何銳的威信就隨著何銳的邏輯與方法論一起建立起來。

  李潤石現在並不缺乏能力,但是缺乏證明他的邏輯與方法論的機會。何銳之所以不出面參加政治局會議,就是要給李潤石機會。

  如果李潤石的判斷是正確的,那麼他就將獲得與何銳相同的地位。如果李潤石的判斷錯了,李潤石就得付出政治上的代價。

  為什麼接班總會出現很多問題,除了前後兩代領導者的邏輯與方法論大相徑庭之外,繼任者沒辦法先通過這樣嚴酷的政治考研,而是通過制度規定而獲取地位,往往是繼任者無法順利接過權力的重要原因。

  政治局委員們看李潤石準備承擔責任,便也不再提出不同意見。現在何銳身體已經脫離危險,這就意味著即便李潤石做出了錯誤的判斷,還有何銳來兜底。

  當下何銳已經要讓李潤石接班,如果靠爭奪,大家都覺得自己沒辦法改變何銳的想法。如果李潤石自己失敗的話,何銳也保不住李潤石。大家就可以重新再競爭這個位置。

  李潤石見到同志們決定看下去,倒也輕鬆了不少。雖然李潤石知道同志們的想法,但是李潤石並不在意這些。因為李潤石的個性就是如此,他喜歡的,他所爭取的就是做實事的機會。只要能夠去做事,李潤石就覺得夠了。

  更何況李潤石仔細分析了局面,堅信自己的做法沒錯。打擊美國這樣的大國,就得如剝洋蔥一樣,將看似一整個球體的敵人一層層的剝開,讓美國內部的凝聚力分崩離析。如果用對付中小國家的辦法,一口咬下去,無疑會遭到美國各個階層的共同反抗。

  羅斯福並沒有將美國看成洋蔥,但羅斯福的內在邏輯與李潤石相同,他希望中國能夠站到美國全體民眾的對裡面去。所以羅斯福一面強化了戰爭準備,另一方面卻沒有立刻動手。而是向英國內閣施壓,要丘吉爾內閣主動邀請美國進入加拿大作戰。

  加拿大動員數字已經放在了羅斯福的桌上。加拿大全國人口近1200萬,英國已經動員起了30%的加拿大人從軍。加拿大全境進入總動員狀態,所有加拿大成年男女都被分配了工作。丘吉爾內閣還派遣了40萬英國本土軍隊抵達加拿大,參加了防禦加拿大。

  羅斯福認為這400萬英軍怎麼都能頂一陣,既然羅斯福準備實際上控制加拿大,在美軍進入加拿大之前,加拿大的軍隊死的越多越好。只有這樣,才能降低美國吞併加拿大的難度。

  中美高層的看法如此一致,所以英軍立刻就成了犧牲品。5月14日,中國空軍再次進入溫哥華與魯珀特王子港上空,經過有18艘航母上的噴氣式戰鬥機參加了空戰,各航空母艦都進行了作戰特點傳授,所以14日相較於13日,出擊批次達到了7批。

  除了頭兩批之外,之後的5批作戰飛機全都掛上了炸彈,對著英國陣地狂轟亂炸。在這樣的轟炸下,英軍的防空陣地全部暴露出來。遭到了中國空軍殲9高級教練機群的猛烈轟炸。

  5月14日下午,英國外長於美國駐英國大使進行了面談,英國駐美國大使也求見了美國國務卿赫爾。就邀請美軍進入英國進行了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