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小胖A 作品

第五百八十一章 終極競爭

 所以,顯卡電子進入充電電池的生產領域,先從目前還算是比較高端的鎳氫電池開始。靠著這個目前還有巨大增長空間的時間,積累一定的利潤、品牌口碑以及人才隊伍,之後,再進入技術門檻更高的鋰電池市場,才是正道。

 鋰電池的問世可是很多巨頭都砸了巨資,數以百億美元的資本投入,才終於迎來了商業化。

 鋰電池之後,還有其他理論上能量密度更高的金屬電池,比如鎂離子電池,理論上比鋰離子的可以儲存的能量密度更高,但是,雖然很多巨頭都斥巨資研發,但是距離這種電池商業化應用,還一樣是非常艱難。

 除了研發投資昂貴,不確定性很高之外,即使是電池的生產所需的資金門檻也是很昂貴的。

 後世一些大廠投入資金擴建鋰電池產能,一座世界級的大型電池工廠,動不動就是上百億美元的投入,跟那些昂貴的半導體工廠相比,所需資金門檻方面,也毫不遜色。

 至於,電池的市場目前僅僅是小兒科,後來筆記本電腦、手機,對電池產業的需求節節攀升之後。隨後又出現了電動車,正是因為電動車市場的井噴,逐漸造成了電池產能總是不夠用,各種跟充電電池相關的金屬,比如,鋰、鈷之類的,逐漸都漲成了天價。

 80年代,碳酸鋰的價格每噸不超過1000美元,至90年代也不過是2000美元一噸,但至2017年價格已經破2萬一噸,而且,這些資源的產地,早就被很多國際資本壟斷了絕大部分。

 即使後來天朝是最大的電池生產,但是所需最基本的原料,90%以上都依賴進口,遠遠比石油、鐵礦石、半導體元件更要依賴進口。而這些資源,基本上就集中在少數國家,比石油資源要集中的多,供應量遠遠比石油更稀缺,自然是漲了十倍二十倍還能怎麼辦,只能繼續買。

 因此,劉焱對於鋰電池技術的研發是比較上心的,更關鍵的是——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