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四郎 作品

第1376章 法先王,法后王


  在中土的學術界,有一個話題,學者們一直在爭論。

  那就是,究竟要法先王,還是法后王。

  法先王是指,以上古時期君王的道德標準做規範,推崇堯舜之道。

  法后王是指,以後世君王的道德標準做規範,與時俱進。

  聖人創建儒學之處,儒家是法先王的,認為時代應該倒退,退到三皇五帝時期,那才是最美好的時期。

  後來,儒家發展壯大,門徒眾多,有一部分儒者提出了相反的觀點。

  他們認為,三皇五帝時期,虛無縹緲,根本沒有推崇的價值。

  時代在發展,人心在改變,只有把握住時代的脈搏,與時俱進,才能將儒家發揚光大,才能實現治國平天下的宏願。

  在夏禹這個穿越者看來,法先王還是法后王,根本沒有爭論的價值。

  當然是法后王正確,法先王,食古不化,一潭死水,肯定要被時代拋棄的。

  但是,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們,他們不懂得這些道理。

  他們不知道文藝復興、工業革命這些事,他們只看到隨著經濟的發展,物慾橫流,人心越來越糟、越來越壞。

  他們覺得,倒退到從前,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最好辦法。.org

  老儒生講起三皇五帝,講起堯舜禹湯,講得是滔滔不絕。

  夏禹坐在下面,快要睡著了。

  儒學好是好,但是,過分崇古這一塊,成了儒學向前發展的最大阻礙。

  有一些年輕的儒者,他們也認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他們提出“法后王”的口號,要改革儒學。

  這世間所有的學問都不是神聖而不可更改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學問的有些觀點,已經不合時宜,這個學問想要生存下去、傳播下去,就必須做出調整、更改。

  這個世界,靜止是相對的,變化是絕對的。

  人在變,物在變,世界也在變,誰能最先適應這個變化,誰就能成為新時代的佼佼者。

  那些提出“法后王”的儒者,已經具備了法家的思想。

  外儒內法,這樣的人才能

  在仕途上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