漱夢實 作品

第141章 大賺特賺的新選商會!被嚇到的各方勢力!【4200】





其繁忙程度,有好幾次甚至到了連貴為會長的巖崎彌太郎,都被迫親自下場來當售貨員的程度。





在青登的指示下,新選鏡走的是“中高端路線”。





即面向社會的中高層人士,只賺這些人上人的錢。





這樣的商業策略,無疑是正確的。





只有那些衣食無憂的大爺小姐們,才有照鏡子的需求。





而且,也只有這些人才有那個閒錢去買鏡子。





底層人士連飯都快吃不上了,才不會對什麼鏡子感興趣。





就算想賺底層人士的錢,他們身上也榨不出幾兩油水了。





根據鏡身的大小、鏡框的精緻程度、鏡面的清晰程度的不同,巖崎彌太郎親自操刀,給銀鏡劃分出了不同的檔次。





不論是哪一檔次的鏡子,都有一個相同點:價格高得讓人頭皮發麻!





哪怕是最便宜的鏡子,也得至少1、2兩金。





而那些高檔貨,比如齊人高的等身大鏡,其價格甚至可以直接去到5、60兩金!





然而,即使價格貴到這種地步,前來購鏡的各業人士依舊絡繹不絕。





此則現象,再一次地印證了一件事情:京畿地區的有錢人是真的多!





京畿地區自日本古墳時代起便為農耕地區(250-592),乃日本開發最早的地區,一直是日本的產糧中心、經濟中心。





又因其瀕臨瀨戶內海,貿易發達,為日本著名貿易港口。





交通便利,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農商具備……實乃日本的天府之國。





儘管在德川家族建立幕府,將政治中心遷移至江戶後,關東平原後來居上,但絲毫不影響京畿地區的繁榮度,它仍然是日本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





經過千年的發展、積澱,使得這片土地從來就不缺有錢人。





傳承悠久的公卿們、田連阡陌的大地主、富可敵國的豪商巨賈……這三者掌握了京畿地區起碼5成以上的財富!





在江戶時代,幕府發給朝廷公卿的俸祿非常低。





連天皇都只有1萬石,甚至不如一個偏遠地區的小小藩主。





雖然後來漲到了3萬石,可依舊生活拮据。





大多數公卿家庭都得靠副業來維持生計,甚至有公卿在家裡開設賭場賺錢。





然而,時過境遷。





隨著“黑船事件”的爆發、大爭之世的到來,原本只是“高級乞丐”的朝廷公卿們,一下子成了香饃饃。





為了換取朝廷的支持,幕府、薩摩、長州、土佐……各家勢力紛紛向公卿們進獻錢財以拉攏對方。





這些原本阮囊羞澀的月卿雲客,一個個的全都富足了起來,有閒錢去購買平日裡根本不敢期望的奢侈品。





生活環境大為改善,也是朝廷公卿們目前能夠那麼活躍、能夠積極參加政治活動的一大重要原因。





在西洋列強打過來之前,德川治下的日本社會早便是亂象盡顯了。





每一個進入中晚期的封建政權所常有的通病,它一個不落,全都具備。





社會的中上層人士靠著優越的身份地位,巧取豪奪,以權謀私,規避應盡的義務。





最終,壓力轉嫁到了社會的最底層,階級矛盾空前尖銳。





應該繳稅的人一毛不拔,不該繳稅的人被敲骨吸髓。





公卿、地主與豪商掌握了京畿地區5成以上的財富——這樣的說法,已經算是很保守了。





其中又以豪商——這些豪商主要集中在大坂——最為有錢,其財勢已達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





青登一直在推測:大坂的某些商人,說定比時下的江戶幕府還要有錢!





在這些人的眼裡,新選鏡的價格實在是太便宜了,區區的幾十兩金,根本就是一個何足道哉的數字。





對他們來說,既漂亮又清晰的銀鏡仍是個新鮮玩意兒。





他們很樂意花個幾十兩金的小錢來買個銀鏡把玩一番。





青登執意要求銀鏡走“中高端路線”的一大重要原因,便在於此——不設法賺這幫有錢得不行的傢伙們的錢,心裡實在是過意不去!





“別擠!別擠!”





“全都排好隊!鏡子多的是!不用擁擠!不要哄搶!”





“給你們一個忠告!不要偷東西!若是不想與新選組作對,就收起你們的歹心!”





……





類似於此的叫嚷聲,不絕於耳。





趕來購鏡或前來湊熱鬧的人實在太多了,已到“隨時都有可能爆發踩踏事件”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