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通風的建議

    “礦道往下修了一百尺,出了許多地下水,需要先排水,才能再安排人下去挖煤。”吳大人開口介紹道,“底下有八人負責挑水,上方安排二人將水拉上來……”

    程彎彎仔細看著這些工具。

    她在書裡看過,古代的煤礦上,一般會安排一半人用來排水,在井道上方安裝了軲轆,也就是後世的輪滑,能方便將地下水運送上來,但一個煤礦越往後發展,地下水就越多,幾乎有一半的古代煤礦都是因為排水問題而被廢棄。

    還有另一個問題,就是通風,古代沒有電,也就不可能安裝通風系統,這就導致礦井瓦斯聚集,爆炸頻發。

    書上有寫,本朝爆炸事故是塌方事故的三倍,由此可見通風有多差。

    可能是排水工作還沒搞完,程彎彎並未看見任何通風措施,她開口問了一句。

    吳大人詳細解釋起來:“看到那邊已經準備好的長竹沒有,將中間打通,然後將竹子連接起來,從入口豎著放進去,底下有人扇風,礦井內的濁氣會從竹子裡排出來……”

    程彎彎追問:“目前只有這一個通風的法子嗎?”

    吳大人點頭,從古至今,都是這麼排濁氣,工部也想過其他法子,可是難以實施。

    “為何不多修礦道呢。”程彎彎開口,“大河村夏季是東南風,冬季西北風,在煤山東南方和西北風分別打礦井,打通,可以讓井內的空氣自由流通,比竹子排濁氣高效了成千上百倍。”

    這個法子,是華夏古代人經過上千年血淚教訓總結出來的,很顯然,本朝還沒發展到這一階段。

    不能說能徹底排空瓦斯氣體,但至少會比現在安全一些……只能說,不管什麼時代,哪怕是科技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也時常會看到煤礦出事的新聞……煤利國利民,不可能不去開採,這些危險無論如何也避免不了,只能減少其發生的幾率。

    吳大人微微思索了一下:“從東南到西北再打通一個礦井,怕是得耗費不少人力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