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未時 作品

第二百二十二章:學術之爭,舌戰群儒,無上新學,知行合一

    稷下學宮。

    面對這場棋局,顧錦年實在是有些無奈。

    有些勝之不武。

    依靠異象和其他人的干擾,確確實實有點不太好。

    其實輸一場也沒什麼大問題。

    不過,眾生樹給予的棋道異象,確確實實很恐怖,第一場棋局,自己還沒有感應出來什麼。

    可後面的棋局,顧錦年也有所感應,這種異象很強,彷彿蘊含著某些意志,故而這些國手都感到巨大的壓力。

    這很古怪,讓顧錦年不得不留個心眼。

    只是,對於自己的棋道技術,顧錦年心裡還是有數的,完完全全是意外,贏得不算光明磊落。

    這一點顧錦年心裡清楚。

    不過,算起這道天命印記,自己體內已經有六道天命印記了。

    最開始的一道。

    大夏王朝的三道。

    孔軒給自己的一道。

    以及現在一道。

    一共四十九道天命印記,自己獨掌六道,拋開蘇懷玉這個神秘的存在不說,應當可進前三。

    淺入內心世界,通過眾生樹,觀看一下自己的排名,已經排第二了。

    僅次於蘇懷玉。

    而就在此時。

    伴隨著一道鐘聲響起。

    眾人的目光不由被吸引過去。

    “棋道之關,已解。”

    “請諸位移步。”

    隨著這聲音響起。

    眾人紛紛朝著稷下學宮內部走去。

    而蘇文景則與段空二人消失,看樣子是去了結恩怨。

    顧錦年也沒有閒著。

    直奔中殿。

    學宮中殿內,早已經設好三座演武臺,這代表著儒釋道三家。

    第二關為答辯之關。

    隨著眾人來到中殿,演武臺上已經站了三道身影。

    儒家代表,乃是中陽先生,乃是當今大儒,在關中一帶威望極高。

    而仙門代表,則是龍虎道宗,雲壽道人,龍虎道宗在辯法之道,的確是眾仙門之首。

    至於佛門代表,則是佛門四大神僧之一的普度神僧。

    這三人,無論是年齡,還是聲望,皆然有資格站在演武臺上。

    而隨著上萬讀書人的進入,整個中殿早已經人山人海。

    鐺。

    隨著一道鐘聲響起。

    宏偉之聲也隨之出現。

    “此次答辯之法。”

    “乃為天命。”

    “大世將出,天命顯世,儒釋道三教,誰可得天命加持。”

    “以此為題。”

    “由三方大能答辯,若有不同意見者,可領答牌,給予回答,其餘時間,不可大聲喧譁,不可擾亂答辯秩序,違者逐出稷下學宮。”

    伴隨著這道聲音響起,剎那間,惹來不小的爭議。

    “以天命為題?稷下學宮當真會出題啊。”

    “如此敏感之題,估計要爭起來。”

    “答辯之爭,爭的就是天意,如今天命降臨稷下學宮,這樣的答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誰若是能贏,未來天命可能會給予傾斜。”

    “恩,有這個可能性,天命已經關注到了此地,這次答辯,意義很大,有好戲看了。”

    一道道聲音響起。

    顧錦年在人群前面,對於這次答辯,他感到有些興趣,這樣的爭辯,對他而言,是有幫助的。

    而就在此時。

    普度神僧的聲音響起了。

    “阿彌陀佛。”

    普度神僧開口,一時之間,場面安靜,所有人都看著普度神僧。

    很顯然,普度神僧打算第一個答辯。

    這有一定的優勢。

    “神洲大陸,千千萬萬之年,自混沌而開,有靈長而生。”

    “千百萬年前,人族孕生,明悟智慧,懂得諸般道理,但不知善惡,不明是非。”

    “大世化苦海,人人溺於水中而不自知,聚而成國,幾番征戰,永不休止,傷苦無窮百姓,蒼生悲泣,妻離子散,易子相食,世間之苦,無窮無盡也。”

    “然我佛門,有八萬四千法門,直指極樂之大道,人人誦唸佛經,皈依佛門,得真佛印,化諸天佛相,拯救天下蒼生於水火之中。”

    “我佛門有八大戒律,尋求眾生平等,人族也好,妖魔也罷,主止殺戮,為天地一切之生靈,尋求無上之極樂道。”

    “故而,此次天命,我佛門順天意而行,必掌天命。”

    普度神僧開口,他說這麼多,大致合成一句話就是,佛門對天下蒼生幫助很大,為天下人尋得生路,所以能掌天命。

    此言一出。

    數百名僧人紛紛雙手合十,道了一聲大善。

    只不過,這樣的言論,讓部分人還是有些無法接受,但這答辯之時,不能亂來,輪不到自己說話的時候,只能閉嘴。

    “無量天尊。”

    此時,龍虎道宗雲壽真人卻搖了搖頭。

    “非也,非也。”

    “佛門固有八萬四千法,可比不過我道門之法,道門之法,乃為無量,一花一木之間,皆是法,無窮法也,無窮道也。”

    “上古時代,人族而立,孕生智慧,古之先賢,仰望蒼穹,感悟天地之道,感悟大道獨然也。”

    “再者,我道門傳法無窮,開宗立派,無有門第之說,為天地一切,降妖除魔,為蒼生護道。”

    “佛門雖主善念,可卻存有善惡不分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輕描澹寫,將過往一切一筆勾銷,此等之善,乃是偽善。”

    “我道門一脈,沿至今日,遇善扶正,遇邪斬滅,又普度眾生,懸壺濟世,得天地之恩賜,闢大道之神法。”

    “此番天命,應為我道門正統而得。”

    “只因大道至公,道門順應天意。”

    雲壽道人出聲,道出了自己的看法與見解。

    他認為,佛門之法,雖有八萬四千,可卻不明是非,認為是偽善,再證明自己的道法,明是非,尋出正道,可得天命。

    果然,此言一出,一些仙門修士直接拍掌叫好。

    而佛門僧人一個個面色略顯不太好看,不過普度神僧臉色反而平靜無比,這種場面也不是第一次經歷了,並不覺得什麼。

    

    直接開口,又能如何?

    難不成藏藏掖掖的?亦或者陰陽怪氣?

    這沒必要,不如直接一點。

    聽到這話,蘇文景的聲音不由響起。

    “是老夫有些孟浪了。”

    “向諸位賠個不是。”

    “老夫誤解錯了。”

    到了這個時候,蘇文景只能出面,向眾人賠個不是。

    他自然是希望顧錦年能夠開創無上新學,可有一點蘇文景也逐漸明悟過來。

    那就是,顧錦年並非是神,自己還是有些拔苗助長了,這樣不好,拖累了顧錦年。

    蘇文景的道歉。

    讓眾人有些沉默。

    他們並不希望是這樣的結果,蘇文景的道歉,在他們看來沒有太大意義。

    “既如此。”

    “往後還是希望文景先生,不要亂造勢。”

    “身為半聖,何苦如此?”

    此時,扶羅王朝的大儒也跟著開口,不過他沒有匈奴國大儒那般激烈,但多少還是帶點不悅的。

    “哎。”

    “老夫的確期待無上新學。”

    “看樣子,是老夫想多了。”

    也有大儒出聲,表現的十分正常,沒有去怪罪什麼,只是感到惋惜。

    “無上新學,哪裡有那麼容易?”

    “我等七人,苦心鑽研半生,也鑽研不出一二。”

    “並非是覺得顧錦年不配,而是無上新學,本身就需要一定的感悟,才能有感而發。”

    “這不是道經,也不是佛經。”

    “儒道新學,豈能這麼簡單?倘若顧錦年今日真拿出無上新學,老夫反而不信。”

    “不過,顧錦年,你很不錯,知難而退。”

    “孺子可教。”

    此時此刻,竹山七賢開口,只不過他這番話,讓人聽起來有些古怪。

    沒有敵意。

    但總覺得有些怪。

    “行了。”

    “既然沒有新學。”

    “我等就開始吧。”

    匈奴國大儒開口,他懶得理會,而是闡述他們的學術。

    演武臺之下。

    顧錦年靜靜地看著這一切。

    他沒有去爭辯什麼。

    也沒有去爭吵。

    這沒有必要。

    只是,眾人的目光,愈發難受,所有人都在等,等顧錦年這無上新學。

    可沒想到,到頭來居然是一場空。

    這讓眾人心中很難受。

    演武臺上,眾大儒已經開始互相闡述自身的學術。

    可演武臺下。

    數萬目光還是聚集在顧錦年身上,他們希望顧錦年道出無上新學。

    可惜的是。

    顧錦年沒有回應他們,而是盤腿坐下,去靜靜聆聽這些大儒的學術講道。

    似乎是感受到眾人的態度。

    演武臺上。

    匈奴國大儒有些皺眉,原本一場學術之爭,彷彿變成了顧錦年的個人秀一般,顧錦年現在沒有新學,這些人還是念念不忘。

    一直看著顧錦年,他們在這裡講學術,沒有人去聽。

    這如何不讓人惱火?

    “禮學之道,在於誠心,在於謙卑,在於實事求是。”

    “一個真正的讀書人,應當有一顆誠心,也應當謙卑,若少年得志,應當更加知曉天外有天,要注重實事求是,沒有就是沒有,有就是有。”

    “依靠造勢,從而達到目的,這不可取。”

    “更主要的,應當是有尊重。”

    匈奴國大儒開口,闡述禮學之道,但說到這裡的時候,他將目光看向諸多年輕學子,眼神有些冷冽。

    “如若爾等不願意聽這學術,大可離開,一個個既然來稷下學宮,卻不聽學。”

    “有何意義?”

    “來此地就是為了看一些虛假之物嗎?”

    他開口,聲音冰冷,帶著不悅。

    不止是他,演武臺上,有一半的大儒都有些情緒,他們乃是各地名流大儒。

    一個個威望極高。

    平日裡若是開講學堂,不知道有多少人要過來聆聽,甚至還會有人,不辭辛苦,千里迢迢前來,就是為了聽他們講課。